打造卓越教育品牌 抢占优质教育高地

大沥推广“五创工程”,实现教育从品质到品牌转变.

  从五六百年前连接广佛中心城区的重要纽带,到如今的“中国铝材第一镇”“中国有色金属名镇”“中国内衣名镇”,再到“中国再生金属物流加工基地”“中国时尚品牌内衣之都”,大沥实现这些跨越的背后,都离不开一个“创”字。

     作为经济重镇,大沥“敢为人先”的精神并不只体现在创新创业上。秉承着“实现大沥教育优质,均衡特色发展,办人民满意教育”的工作宗旨,大沥持续加大对教育事业的投入,推动全镇教学水平全面提升。

     近年来,大沥镇继续坚定不移地实施学片和共同体“纵横双线管理”模式,打造“一校一特色”。不仅如此,大沥还从今年初开始,在全镇学校推广“五创工程”,通过创管、创客、创课、创智、创安等5个方面,逐步实现大沥教育“面向全体,全面发展,因材施教,培优促特”的发展目标。

     双线融合

     发展“一校一品”

     在香港一连举行了5天的2018一带一路世界合唱节,终于在7月19日落下了帷幕,而组团登上今年这一国际合唱赛事的大沥中心小学小海燕合唱团,一出手便收获满满硕果:民谣歌舞组包揽了冠亚军、最佳服装奖以及国际交流音乐会表演金奖,童声组拿下分组第一名,该合唱团还拿下了本次赛事的最高奖项——世界合唱团大奖。

     然而,这并不是大沥镇的唯一个例。在大沥镇内,像大沥中心小学这样,有成立自己校园合唱团的中、小学校还有很多。可如何才能让镇内其他中、小学校都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发展因材施教的特色教育?

     对此,大沥做出了思考和行动。大沥行动的第一步,便是在全镇深入推进课程改革,推进特色学校创建。同时,大沥率先将镇内中小学划分为相应的学片和教育共同体,并把二者联动起来,将辖区内水平参差不齐的学校资源整合到一个集约的平台,以此实现抱团发展,让全镇学生都能均衡分享到更加优质、全面、个性化的教育环境。

     不仅如此,大沥还从去年开始,创新实施学片和共同体双线管理,重点推进共同体特色项目的深度融合,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张扬,促进学校特色品牌的打造。

     独木不成林。经过整合联动,如今,大沥镇内形成了包含黄岐中心小学、大沥中心小学、许海中学等中、小学校在内的合唱特色共同体。而且,为了避免学校“闭门造车”,大沥还先后邀请专业老师对合唱共同体的学校进行共同培训,鼓励共同体学校之间相互开展交流学习。

     除了合唱之外,大沥镇还在全镇中小学内形成了6个教育共同体,共有信息学、机器人、阅读、书法等29个特色项目。镇内所有公办中小学(包括实验类学校)“一校一品”的格局已初步成型。此外,为了能更好地培养和发展孩子们的兴趣,大沥还以这6个教育共同体为龙头,以特色课程为抓手,在全镇各公办教育共同体制定了中小学特色衔接深化融合工作方案,并逐步普及应用“南海区课程监测管理平台和学生自主选课平台”,深入推进小初衔接和课程融合。

     正是有了这些举措和成效,大沥在实施特色项目深度融合的过程中也取得了一张张令人骄傲的成绩单。在今年5月进行的南海区“特色品牌学校创建”竞争性分配项目中,全镇有6所学校共获得南海区九年义务教育学校1000万元竞争资金中的315万元,位居南海区七个镇街的首位。而在今年的信息学竞赛中,大沥小学团体总分位列全区第一,初中团体总分位居全区第二,在第十二届艺术展演活动中,大沥的中小学校斩获了金奖15个、银奖15个、最佳表演奖7个,同时有8所学校的节目获得参加市赛的资格,科技教育继续占全市鳌头。

     更值得一提的是,大沥在今年南海区首届中小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先进单位评选中亦取得了亮眼的成绩,勇夺镇街团体一等奖第一名。其中石门实验学校、盐步中学、黄岐中学、大沥中学分别获得初中组一、二、三等奖;大沥镇中心小学、黄岐小学、城南小学、大沥实验小学、盐步中心小学、黄岐中心小学、黄岐第二小学、平地小学、沥东小学、邵边小学、太平成远小学分别获得小学组一、二、三等奖,获奖单位数是全区最多。

     这对于南海区的中小学来说,有着超高含金量的评选,不仅考核包含特色课程、学生展演、学生竞赛、初三综合能力大赛、高中自主招生等指标,还对镇街和学校的教育是否全面、持续、均衡、特色发展进行综合性评价。这一张成绩单,无疑成为了近6年来大沥教育综合实力的最好见证。

     “我们实施这样的管理的初衷,就是想将特色教育能有所承接和辐射,让学生能在小学到中学阶段都能接受到这样的特色教育。”大沥镇教育局教学部门负责人谷和平说。

     提质增效

     树立特色教育品牌

     近三年来,大沥全镇公办在校中小学生已从2015年的38736人增至2017年的44813人,全镇在校学生人数以每年平均增长7.5个百分点的速度递增。

     学生人数的急剧增长,公办学校的教师人数也逐年递增:2015年教师数为2457人、2016年为2538人、2017年为2758人。今年以来大沥还进行了3场教师招聘,共招聘教师519名。

     要想持续让全镇的教育占全市鳌头,必须要有过硬的实力以及高素质的教育人才队伍作为支撑。如何在补充“新鲜血液”的同时,不断盘活人才资源,提升师资水平,塑造一支“素养+专业”的有为育人队伍,也是大沥一直在思考和努力的方向。

     今年南海区召开的全区教育工作会议发布了《南海区品牌教育创新行动计划(2018-2020年)》,提出到2020年,南海要争当全省教育体制机制改革先行区、全省加快教育现代化示范区、建设南方教育高地的排头兵,初步形成具有南海特色的十大教育品牌。

     对此,大沥教育部门也开始在各学科加大教研力度,通过为教师搭建成长平台,让教师参与同课异构、同课再构、精细化集体备课、教学案现场编制大赛等课堂打磨、学科实训,从而培养出一批能做到研、训、用、评一体的“品质教师”,同时还继续以南海区高效课堂研究和评估为抓手,打造高效课堂。不仅如此,为了深度发挥名师作用,大沥还在全镇建立起17个名师工作室,其中就包括了名校长工作室、名班主任工作室和学科名师工作室。

     为了优化教师队伍,打造一支优秀的教育团队,镇政府在教师培训方面也给予了不少支持。“在去年,我们就以每年人均2200元的培训经费拨给学校,另外我们还给名师工作室投入了115万元的教研活动经费,供工作室开展活动。”大沥镇教育局副局长欧阳雄志说。

     如今,大沥镇梁静怡名师工作室(小学语文)、李妙卿名师工作室(小学数学)、林观有名师工作室(小学英语)这3个工作室已实施了六年级、五年级、四年级3个年级教材(小学语文还实施了二年级新教材)的精细化集体备课,并集结编印了成果集。初中的曾辉名师工作室(初中语文)、罗晓彤名师工作室(初中数学)、陈爱玲名师工作室(初中英语)、陈志峰名师工作室(初中信息技术),除了精备活动外,还深耕课堂,进行课型研究、教学范式研究和精品课例研究。

     “我们已在镇内中小学实施精细化集体备课,覆盖课程的每一个单元。”谷和平介绍,在新学期中,大沥将对初中、小学等学科开展精细化集体备课全镇展示交流活动,倾力培养各级各类名师,并在初中学校的中考学科中正式实施“名师大讲堂”教学活动,在校内开展学科专题教学系列活动,激活学校名教师资源。

     不仅如此,大沥还根据各级各类教师的不同特点和发展实际,在全镇实施“交流”“轮岗”“支教”的形式,努力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均衡分配。

     有了师资力量的支撑外,大沥还开展“课堂革命”,打造高效课堂。目前全镇各中小学已经搭建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三位一体”课程总体系和小本特色课程子体系的框架。

     积跬步才以至千里,积小流才以成江海。在今年4月份进行的南海区初三学生综合能力大赛中,大沥有60名学生进入南海区前200名,并获得石门中学提前录取的资格。公办学校获奖总人数和获奖率均居各镇街首位。

     谷和平透露,大沥下一步还将以大沥中学为试点,积极开展综合实践与学科课程的有效整合,并继续以乡村少年宫的组织形式,加大信息学师生的培训力度,抢占南海区信息学教育的制高点。

     创新发展

     增设创客、创新课程

     当前,南海区正加快构建“两高三新”现代产业体系,全面推进全球创客新都市建设,全领域打造品牌南海。而对于向来“敢为人先”的大沥镇来说,也在去年启动了全球创客小镇和全球采购中心打造计划。

     但是,产业城市要想实现创新发展,关键还得靠人才。也正因如此,大沥开始把目光聚焦到培育本土人才、发掘更多本土创客苗子之上。在大沥镇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便明确指出要开设创客、创新课程,提高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

     对此,大沥想到要在全镇学校推广创管、创客、创课、创智、创安这“五创工程”。其中便提出要打造创客实验室5个,开启学生创客思维的“创客”工作和联合教育机构,创编科技等课程,探索“共同体特色项目”的深度融合的“创课”工作,期望通过此举培育镇内青少年的创客意识和思维,从而优化人才梯队,助力大沥发展3D打印新兴产业、打造全球创客小镇。

     就在刚过去不久的暑期里,大沥实验小学、黄岐中心小学等学校的校园里,都开始出现了一个“庞然大物”——拥有着26台3D打印机与其他众多创客设备的创客馆。

     这一创客馆在大沥一些校园里出现的原因,便是今年大沥镇教育开展的“五创工程”,3D打印课程便是其中备受瞩目的亮点。为了在中小学校中推广这一创新课程,大沥从今年5月起,开始对13所试点学校的75名教师进行为期一个月的集中培训。集训由无限三维、兰湾智能的专业师资团队进行主讲,为教师们系统讲解3D打印基础知识、3D打印基本原理和应用领域、3D打印技术目前发展状况以及未来发展的相关理论知识,还对教师们培训了使用打印机和扫描仪、维护保养、后处理工艺等实际操作。

     此外,大沥还成立了3D打印教学中心组,并正与广东兰湾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合作进行3D打印课程设置规划,同时编写相关教材。

     “我们预计从9月的第3周开始,在13所试点学校的相关社团中开始实施3D打印课程。”谷和平说,“待试点经验成熟后,我们计划在1年内实现3D打印课程在大沥镇内学校的全覆盖,并通过举行或参与相关3D打印竞赛,提升学生的实操水平。”

     ■特写

     “新儒雅 ”教育培养儒雅学子

     五日为候,三候为气,六气为时,四时为岁。节气为中华民族的独特文化,黄岐中心小学抓住这一点,以二十四节气七十二物候为切入点,在校内建设节气园推广民俗文化,让学生以情景体验的形式,深入感受传统文化的精髓与自然环境的变化。

     在大沥镇创建“一校一品”项目过程中,黄岐中心小学秉承12年如一日的“儒雅”教育理念,以培养既有中国情怀、又有世界视野,既有传统理念、又有时代素养,既有传承意识、又有创新能力的儒雅学子为目标,与时俱进,提出“新儒雅”教育品牌。

     与以往不同,在“新儒雅”教育中,黄岐中心小学以弟子规、三字经等经典作品为“骨架”,在原有书法、版画、陶瓷剪纸等传统艺术教育课程的基础上,提升精度与广度,提高课程质量,普及到更多的学生。

     其中,“儒雅”系列活动是黄岐中心小学的流行项目。每月一期的“儒雅之星”才艺大赛、“儒雅之心”诵读比赛、“儒雅之声”合唱比赛以及“儒雅之美”手工创作比赛,从动脑到动口再到动手,全方面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并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今年秋季新学期到来,黄岐中心小学的学生们在校园里可以见到多出了一个“庞然大物”——创客馆。创客馆拥有着26台3D打印机与其他众多创客设备,据该校校长吴敏强介绍,黄岐中心小学的3D打印将围绕传统文化来开展,“例如在最近的节气——白露之后,即将迎来二候‘玄鸟归’,学生将通过打印鸟巢,来关注到自然气候的变化,无形中我们也是希望引导学生提高环保意识,与自然和谐相处。”吴敏强说。

     此外,黄岐中心小学注重与家长的联动教育,通过每学期两次的“家长学堂”,向家长建议家庭阅读书目,并鼓励家长关注孩子的礼仪情况,及时给予孩子肯定与表扬,增强孩子的文化自信心,甚至家长也可去掌握相关的礼仪,和孩子共同去完成学习,让传统文化教育不单单在学校扎根,更可以在家庭生活中“开花结果”。

     下一步,黄岐中心小学将建立智能气象站,对于有些节气变化以及候应在区域内直观表现不明显的,借助科学数据,通过高科技展示气候变化的状况,让学生更好地观察自然界的变化。同时,在节气园中引入VR设备,从更微观层面去提供直观的影像,并通过配置双向人工智能语言设备,随时在学生观察过程中,通过人工智能的方式为学生解除疑惑。

     文/珠江时报记者黄晴雯见习记者张佳敏通讯员徐锦龙图/通讯员提供

来源:珠江时报

分享到:

2018-09-26 09:12:05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发表
评论不能为空!
最新评论
加载更多
该评论已关闭!

选择举报类型

营销广告
淫秽色情
恶意攻击谩骂
其他
提交
取消

实名认证

提醒您:

应国家法律要求,使用互联网服务需完成实名验证。为保障您账号的正常使用,请尽快完成手机验证,感谢您的理解和支持!

看点新闻

更多

推荐视频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