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精神滋养大沥村庄

大沥战斗锻炼了南海的共产党人和工农革命群众,播下了革命的种子。

  大沥战斗锻炼了南海的共产党人和工农革命群众,播下了革命的种子。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他们又拿起武器继续战斗。在大沥的革命岁月里,广袤的农村是重要的阵地。奔流不息的革命精神,迅速在大沥的各个村庄蔓延。正是南海党员和革命群众的不断抗击,终换来解放的胜利之果。

■少先队员在大沥镇“追寻红色记忆传承革命精神”红色宣讲活动展板上签名,缅怀先烈,学习革命精神。珠江时报记者/方智恒摄

     铁村   铸造钢铁般的革命精神

     铁村是钟边社区的一个自然村,位于大沥镇南部,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宋代后期,宋兵曾驻在铁村一带打造兵器对抗元兵。时间长了,留下不少铁料铁器。几百年过去了,谢氏祖宗在铁村开村时,发现这里周围到处都是铁,因而把这里命名为“铁村”。

     村如其名,铁村是有“铁性”的。在这里,坚定的革命意志代代相传。同时,铁村人接受新生事物的能力很强,尤其是进步的、革命的风气,对铁村影响尤深。许多铁村革命先行者,成为了大沥、南海乃至广东各个时期的革命骨干。

     在上世纪二十年代前后,铁村是一条工农村,村中大部分是贫苦的佃耕农。无论是经济上还是政治上,他们都饱受地主豪绅的剥削和欺压。1924年,铁村农民为了反抗封建势力的压迫,自卫防身,在村中开设武馆,聘请佛山武术师傅周侠生来铁村授艺。当年7月,完成了广州农讲所第一届学习班学习的共产党员梁复燃受党组织委托,回家乡大沥以大镇邮局为阵地,在附近的钟边、铁村等地开展农民运动。那一年的冬天,南海县农村第一个党小组在铁村建立。

     铁村是一片红色热土,具有光荣的革命历史,英雄辈出。1925年4月,铁村成立了农民协会,村民谢伦第一个报名参加。1882年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的他,长期遭受地主豪绅的欺压,自小就有一股天不怕地不怕的反抗精神,而且不畏权势、好打抱不平,颇得乡亲的赞许。早在辛亥革命前,谢伦就参加过孙中山组织的新军,并回到村中宣传过革命的道理。

     此外,谢伦还动员父亲谢泰珍,弟弟谢荣棠、谢咏才,堂兄弟谢植奇、谢玉山等人加入农民协会,正在读书的女儿谢娉也参加了劳动童子团。随后,谢伦被选为铁村农民协会执行委员,负责武装工作。在谢伦的带动下,村民踊跃入会。协会组织农民向村封建势力进行了经济和政治的一系列斗争,给当地封建地主、土豪劣绅以沉重的打击。

     1927年4月17日,铁村农协骨干谢伦、谢泰珍、谢植奇被反动派杀害。但他们的精神鼓舞着铁村人继续战斗。中共南海县委第一届委员、1927年大沥战斗的指挥者之一的谢颂雅就是铁村人。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大沥乡村的抗日热潮一直没有断过。大沥铁村的存著学校便举行了持续一年的抗日宣传活动。在校长谢朗秋等人带领下,全校师生一起上抗日课,教唱抗日歌。在一年的宣传教育中,学校在教室里放“小电影”,即将抗日资料写在玻璃片上,用手电筒照在学校礼堂的白墙上,发动全校师生晚上观看。除此之外,还组织学生放孔明灯,并在灯下附上一条抗日标语。同时带着学生“打军仗”——组织学生到庄边观看日军飞机残骸……抗日爱国的革命精神,在青少年心中开花结果。

     像全国很多革命村一样,铁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从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得了革命的胜利。为铭记铁村的的革命历史,谢朗秋等铁村后人出资修建“革命堡垒”牌坊。如今,不屈不挠、勇于奋斗的铁村精神,一直鼓舞着村中后人乃至大沥人不断前进。

     联安  建立盐步地区第一个农会

     1948年8月,中共党员陈正宇在联安的周边村建立盐步地区第一个农会——周边农民协会。参加该农会的除周边村外,还有河西的湾溪、大基尾、莺冲、谭约、小桥、南约,横江的下白坭,平地的东约等村先后加入。

     第一批农会会员有周湛昌、周胜平、周元球、周盛、何洪、何才等人,周湛昌为第一任农会主席。农会设在周边村,其余参加的村均设立农会小组,属周边村农会领导。周边农会建立后所从事的活动包括领导农民抗缴壮丁费、调查各村土豪劣绅的枪支和粮食、为南下解放大军筹集粮饷等。1949年10月前,农会会员人数己发展到200多人。

     除了农会外,当时周边村还成立了中共的党组织。1949年1月,上级派张经略到周边村小学任教。这一年的夏天,中共三河区工作委员会在周边秘密成立,区委会设在周念堂祖屋,张经略任区委书记,杨润、林绍仪、赵钊为区委委员。同年11月,区委会从周边村迁往盐步墟办公,区委会设在原民生火柴厂厂址内。

     年过八旬的周锦华,在解放前还只是个十几岁的青少年。对于村里留下的这些革命痕迹,他依然印象深刻。“当时周边小学只有二三十名学生,但却一下子新来了好几名老师,引起了当时反动势力的怀疑。”周锦华说,当时村里很多人都猜出了这些教师的共产党员身份,但都心照不宣,小心翼翼地为他们保守着这个秘密,“因为大家都受了多年的压迫,希望共产党能带来新的日子。”

     正如村民所期望的那样,不久后,佛山就迎来了解放的日子,人们纷纷奔走相告。和村里不少人一样,在解放后,周锦华和妻子也相继加入了共产党。

     平地   在学校播下共产主义的种子

     1947年,中共广州郊一区特派员为充实南海县的革命力量,扩展新的工作点,陆续从外地调派中共党员、干部到南海。1946至1949年间,刘婉枫、刘德容受上级党组织派遣,先后到德政小学任教。

     黄汉威曾是平地德政小学的学生,他说:“德政小学是我们黄氏宗亲的私立学校,以前是利用两间祠堂开始办学。在1947年的时候,学校开始筹备扩建,所以当时就开始招聘一些大学生作为老师。在这样的契机下,一些中共党员就顺利进入了德政小学的教师队伍里。”

     今年83岁的黄焰威也曾是平地德政小学的学生。1947年,他刚上小学四年级。在他的记忆里,当时在平地的中共党员有杨山、何礼明(原名何明)、曹剑仇(原名曹军)、刘德容(原名刘思)、刘婉枫(后改为刘枫)、张竞雄和李其暖等。他说:“何礼明比其他人更早来平地。后来等其他人利用同学的关系进入学校当老师后,他就回了广州。”

     黄焰威当时还是刘婉枫的学生。他回忆,当时这些老师到了学校之后,开始教高年级的学生唱一些类似《义勇军进行曲》《黄河大合唱》等革命歌曲,还有一首《快乐的风》,是老师们拿革命歌曲改编的,“当时这批新老师来学校后,曹军夫妇和一些男老师就在学校的宿舍里居住,女老师就住在校门对面的一栋高楼里。他们经常会去高楼里备课,其实也是在那里秘密开展革命活动。”

     “我还在读四年级的时候,刘婉枫有到我家进行家访。可能当时也是想发展新党员,因为当时我的父亲有参加过村里的一些革命游行。”黄焰威说,在那个动荡的年代,发展共产党员是很艰难的一件事。根据史料记载,在1947年的三四月间,平地德政小学中共党小组成立;九月,平地德政小学党支部成立。在刘婉枫、刘德容任教期间,两人以教师职业为掩护,秘密开展党的革命工作,发展中共党员并输送革命青年加入革命行列,其中就发展了进步青年女教师张虹为中共党员。

     “后来到了1948年,形势开始发生变化,国民党和伪军两股势力都开始在平地频频活动,如果他们继续待下去会有暴露的危险,所以就都撤离到外地当老师,党支部也离开了平地。”但是,共产主义的思想在当年这些学童心中已埋下了种子。1958年,黄焰威也申请加入了共产党。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成为了他最自豪的事情。

     白沙  在烽火中展现乐善情怀

     1928年11月,中共广东省委决定恢复设立南海县委,由林锵云担任县委书记,县委联络地点设在陈溪(即今大沥镇白沙社区陈溪村)。从一定程度来说,从白沙这里为重新出发点,南海党组织振作起来,工农运动又重新开始活跃。

     白沙不仅成为南海共产党革命力量重新积蓄的地方,也在那段动荡不安的日子里体现出大沥人善良淳朴的情怀。据村里上了年纪的老人回忆,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的第二年,日寇侵华,作为中国南大门的广州很快沦陷,广州澳口、南岸等乡民近300人西逃至与大坦尾一涌之隔的黄岐白沙乡。

     由于日本人侵华,使得当时的白沙乡民生活也陷入了困难。但乐善好施的白沙乡民依然愿意伸出援助之手。白沙乡公所及以杜氏为龙头的白沙父老乡亲,连夜聚集商量接纳、收留事宜,就如何解决300多人的吃饭、住宿等问题达成一致意见,决定尽所能地做好“东道主”。最后,这300多人的食宿问题,就安排在白沙杜氏大宗祠解决。

     为了安置逃难的同胞,乡民们尽己所能。由于逃难乡民多,床铺不够,白沙乡民便从家中搬来棉被、枕头等床上用品,并从家中运来稻草、禾秆等进行铺垫。尽管当时粮食非常紧张,但杜氏大宗祠还是开仓取粮,启动大厨房,利用大铁锅为逃难乡民煮饭,直到广州局势稳定,才送客返乡。这段往事,正是如今广州澳口、南岸等乡民与白沙乡民亲密交往的坚实基础。

     横江  革命精神代代传承

     说起横江的革命历史,不得不提到这里的向阳村。向阳村建村至今不过百余年,虽然是横江辖区历史最短的一条自然村,但这里曾发生过的革命历史故事却有不少。

     早在1927年大革命时期,向阳村便秘密成立过农会,该村的村民周桥和范潮均是农会的成员,不仅如此,在1927年,周桥还参加了南海农民赤卫军。同年12月,广州起义爆发,周桥跟随赤卫军队伍参加起义。起义失败后,赤卫军退回大沥,却遭到民团围攻。时任农民赤卫军领导人、南海县委书记陈道周与其他人在突围时牺牲。周桥亦避难于广州郊区。而范潮则在突围时,被当地的乡绅抓住,关了十多天。也是在此之后,向阳村的农会停止了活动。

     “后来我们在整理村志的时候,才知道原来当时周桥在陈道周牺牲后,他抱养了陈道周5岁的长女,并将其抚养成人。”萧树坚和李灿英在十年前参与编写《横江村志》时,找到了周桥养女的丈夫,才得知此事。

     同向阳村一样,有着革命历史故事的村落,在横江还有下白坭村。自从1948年8月,中共党员陈正宇在联安的周边村建立盐步地区第一个农会——周边农民协会后,下白坭也加入其中。到了1950年4月,横江全乡8条自然村的雇农、贫农、下中农纷纷组织起来,先后成立农会,成为了“清匪反霸”“土地改革运动”中,党和政府依靠的中坚力量。

     统筹/珠江时报记者李翠贞文/珠江时报记者李翠贞黄晴雯通讯员邝子恒关艳娟黎毅诚

来源:珠江时报

分享到:

2018-11-16 09:16:46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发表
评论不能为空!
最新评论
加载更多
该评论已关闭!

选择举报类型

营销广告
淫秽色情
恶意攻击谩骂
其他
提交
取消

实名认证

提醒您:

应国家法律要求,使用互联网服务需完成实名验证。为保障您账号的正常使用,请尽快完成手机验证,感谢您的理解和支持!

看点新闻

更多

推荐视频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