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传奇!星星之火点燃峥嵘岁月

大沥这片红色沃土上孕育出众多英雄儿女。

如今,当年大沥战斗中使用过的大刀、手枪等武器,还整齐地摆放在大沥革命历史展览厅的玻璃展柜中,向前来参观的人们无声地讲述着当年的烽火岁月。

将成即毁原尝试,虽败犹荣应赞扬。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大沥战斗虽然以失败告终,但它所带来的革命精神却以星火之势,迅速点燃了南海人民抗击反动势力的激情。

抗日保家园

革命火花处处闪耀

烽火起了又灭,但大沥战斗却把革命斗争的“火种”洒向了南海各地。接到广东省委的指示后,1928年5月,原基、林锵云等人来到了南海。这次,他们的任务只有一个,就是要恢复南海的党组织。到了11月,中共广东省委决定恢复设立南海县委,由林锵云担任县委书记,县委联络地点设在陈溪(即今大沥镇白沙社区陈溪村)。经过一段时间的恢复发展工作,南海党组织振作起来,工农运动又重新开始活跃。

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爆发,日本悍然发动侵华战争。在“九一八”事变后,中共党员黄焕秋等人率领广东省社会教育实验团,到南海大沥开展抗日救亡宣传工作。他们通过举办农民夜校识字班的形式,宣传共产党的抗日救国方针、政策,也点燃了当地群众的抗日热情。

时间到了1938年10月21日,广州失守,侵华日军进驻广州市以后,随即进入附近乡村骚扰。四天后,侵华日军攻占了三水西南。日军的铁蹄很快步入了南海境内,并选择以大沥大范乡为驻点。

由于广州沦陷后,原本驻扎在南海的国民党军队已经撤退,部分抗日团体相继撤退或疏散,国民党南海县政府也匆忙撤到九江西岸。为了抗击日军,保家卫国,大范乡的乡镇府召集所属各村代表召开紧急会议,并请邻乡民团武装协助,决定倾全乡一切武装力量与敌人进行殊死斗争。

受大范乡的影响,大沥还有很多村庄自发组织了抗日自卫队。其中,大沥四堡乡就是其中最为突出的一个乡村。在得知日军进入南海境内后,大沥四堡乡纷纷组织民众抗日自卫队。该乡的曹边村自卫队,还曾于清晨伏击进发日军,双方激战时,谭边、沙坑等邻村自卫队均派人前来助战……在那一时段里,革命斗争的星星之火,在大沥各村闪耀。

杜国彪、杜路等革命战士合影。

为解放而战

“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无论是为了配合广州起义而发起的大沥战斗,抑或者是抗日战争时期大沥各村为抗击敌人所作出的顽强斗争,南海人民抗击反动势力的星星之火从未熄灭。

为什么“红色基因”在解放战争时期还得以延续?究其原因,还是因为有党组织的引领。1946年初,党组织任杜路为中共南海县特派员,回南海恢复发展党组织。同年三四月间,杜路到大沥大镇小学任教,以教师身份为掩护,积极开展党的地下工作。

一年过后,为了充实南海县的革命力量,扩展新的工作点,中共广州郊一区特派员继续从外地调派中共党员、干部到南海。同年三四月间,平地德政小学中共党小组成立;9月,平地德政小学党支部成立。到了1947年底,隶属南海地下党组织领导的党员,已从起初的10人增至20多人。有南海地下党特派员联系的活动点,也已由1946年初的6个增至近20个。

在进行革命斗争的过程中,南海党组织一边带领队伍进行斗争,一边将一批经过培养教育和斗争考验的先进分子吸收入党。随着中共党组织在南海县的不断发展,县内部分地区纷纷新成立了党的基层组织,其中就包括中共大沥小组。至解放前夕,南海全县有共产党员55名,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员12名。

为了进一步组织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在当时,南海分散在乡村小学任教的地下党员、干部均在农村办起了夜校识字班,通过家访、夜校等形式,与贫苦农民交朋友,宣传革命道理,逐步把农民发动起来,组织了一支积极分子队伍。

不仅如此,这些党员、干部还在部分村庄成立了地下农会和妇女小组,使得这些村庄成为南海党组织领导群众开展革命斗争的阵地。刻写着革命奋斗的“红色基因”,不停地在群众之间传播。

红色印记铸就的英雄儿女

在夜漫漫、路茫茫的旧中国,革命先辈们为了人民的解放,不惜抛头颅、洒热血。在大沥这片红色沃土上,孕育出白沙“三杜”、铁村兄弟等英雄儿女。

●白沙“三杜”

同一村庄走出的革命精英

在白沙社区,村民一说起“三杜”,都会流露出敬佩而自豪的神色。“三杜”分别是新中国南海县首任县长杜国彪、北江军分区司令部军务科科长杜国栋和曾任中共南三花工委书记的杜路。

杜国彪出生于小地主家,除了大姐,家中还有兄弟5人。17岁那年,还在石门中学读书的杜国彪受到了革命的洗礼,偷偷瞒着家里参加了革命,此后,他的生命轨迹便与挽救民族危亡紧密相连。

1935年到1946年间,杜国彪被任命为曲江行署地下党支部组委、特派员。1945年1月,曲江各地先后沦陷,侵占曲江的日军开始在曲江辖区各处构筑据点。杜国彪等人率领人民武装力量打击日军、铲除汉奸。参加革命后的杜国彪从来不敢回家,连一封信也不敢写,每当思乡心切时,只有和出生入死的兄弟杜国栋倾诉。

 比杜国彪年长两岁的杜国栋,同为石门中学校友。杜国栋也因为深受革命思想的影响,背着母亲偷偷参加了革命,直到解放初期都不敢回家。1945年,杜国栋参加东江纵队进行抗日战争,随西北支部挺进粤北五岭地区,建立五岭根据地,与国民党主力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1946年5月,广东游击队北上山东烟台,杜国栋根据党组织的决定,留在广东翁源县坚持斗争。

而在1947年至1949年上半年间,杜国栋继续带领部队转战在英德、翁源、新丰、佛冈等地。常年在外,让两个游子格外珍惜对方,杜国彪每周都要去杜国栋家一两次,和兄弟聊聊故乡;杜国栋也常常和杜国彪感慨:“我们俩真是志同道合的同志加兄弟。”

在白沙的“三杜”中,还有一“杜”便是杜路(又名杜鉴恒)。1939年,刚加入中国共产党的杜路,凭借着出色的胆识和能力,在国民党伍观淇“挺四”部队,秘密成立了中共地下党支部(后为北江特委特别支部),先后任特支书记、特派员,还曾在下巴水建立党小组。

1946年,国民党军队和民团在南海反复扫荡中共地下党人,使南海县的地下党人被迫分散隐藏。杜路到南海县后,通过地下党员沈少刚的关系,以在里水沈村小学任教为掩护,先后接收了一批已在南海隐藏的地下党员,恢复了南海党组织的活动。此后,他一直以教师身份,在不同地点任教,也曾以经纪人的身份为掩护,从事党的工作。

杜路所作出的贡献还不止于此,他在1949年担任中共南三花地区工委书记期间,还组建了南三花地区人民游击队,积极开展武装斗争,协助解放三水西南镇。此外,他还在三水县协助成立三水县临时治安委员会,负责维持治安,接管国民党三水县各级政权。

●铁村兄弟

革命思想在耳濡目染中传承

回忆起当年那段烽火岁月,今年92岁的老战士谢岳依然印象深刻。作为一名当年迎接广州解放的中共地下党员,他至今还记得自己参加革命的初心。

谢岳出生于大沥镇铁村,铁村是一片红色热土,具有光荣的革命历史,1924年,南海农村第一个党小组就在此建立。“铁村是只有300多人的小村庄,但拥有革命人士40多人,无论是抗日战争,还是解放战争、抗美援朝,铁村总是英雄辈出,是真正的‘红色堡垒村’。”谢岳说。

 12岁那年,谢岳因家境困难辍学,随后到广州做了4年童工。而后很长一段时间里,他都与堂兄谢颂雅一起,居住在自己做工的笑香园饼店楼顶临建的棚里,并在谢颂雅的指导下读书看报,接触了不少党的宣传。在广州起义期间,谢颂雅担任南海党委宣传委员,还是1927年大沥战斗的指挥者之一。

“我能有革命思想的萌芽,与我的堂兄谢颂雅有很大关系。”谢岳说。谢颂雅是大沥铁村人,在学校读书时受到革命思潮影响,参加农民运动。1924年冬,他在梁复燃介绍下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参加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的培训班,毕业后前往番禺当农运特派员。1927年7月,中共南海县委成立,谢颂雅任南海县委委员,配合陈道周等开展革命斗争。广州起义和大沥战斗失败后,为避免敌人追捕,谢颂雅改名为谢五华,经党指示前往香港活动,先后以在《华侨日报》等工作为掩护做地下工作。抗日胜利后,他回到广州与东江纵队、珠江纵队联系工作,直至解放。

在堂兄的影响下,谢岳在抗日战争时期,加入中共领导的广东抗日游击队、珠江纵队,常年在珠三角地区进行游击战斗。后来,谢岳又被派回广州参与地下党的战斗工作。之后,他一直在艰苦的条件下开展地下工作,出色地完成了各项任务。“当时,转交情报、发抗日传单,这些事情一旦暴露,都是要杀头的,但是我没有惧怕过,我感觉我自己为革命做了有意义的工作。”谢岳说。

【统筹】李翠贞

【记者】黄晴雯 李翠贞

【通讯员】邝子恒 关艳娟 黎毅诚

本版图片均为资料图

来源:珠江时报 编辑:梁夏

分享到:

2018-11-16 09:43:33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发表
评论不能为空!
最新评论
加载更多
该评论已关闭!

选择举报类型

营销广告
淫秽色情
恶意攻击谩骂
其他
提交
取消

实名认证

提醒您:

应国家法律要求,使用互联网服务需完成实名验证。为保障您账号的正常使用,请尽快完成手机验证,感谢您的理解和支持!

看点新闻

更多

推荐视频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