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探索“双培”模式,培育创业致富带头人

南海企业家潘健章投身扶贫工作,创新粤桂扶贫方式,获全国脱贫攻坚奖“创新奖”。

最近,潘健章有点忙。今天,粤桂两省(区)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基地的新一批学员要开班了。为此,身为基地主任的他,跟同事们密锣紧鼓地筹备了好一段时间。

2015年7月,南海区九江镇企业家潘健章满怀激情地前往国家级贫困县——南宁市上林县。他当时下决心,要带领当地群众撸起袖子加油干,把上林的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三年多过去,上林县取得了扎实的脱贫效果,贫困发生率从20.71%下降到12.21%,而潘健章探索出来的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试点项目更是被树立为全国典型。

受益的将远不止上林。未来,这个带着南海特色印记的扶贫品牌项目,还将为越来越多地区的贫困村带来新的希望。

潘健章在九江的培训基地给学员们讲课。(受访者供图)

扶贫心愿:企业老板主动投身扶贫工作

10月17日,2018年全国脱贫攻坚奖表彰大会暨首场脱贫攻坚先进事迹报告会在北京举行。潘健章获得了“创新奖”,并在会上作了先进事迹报告。

“其实我一开始是做鞋企的。”11月19日,在九江镇的基地办公处,潘健章笑着说。1995年,看到了创业的发展前景,当时才21岁、在九江土生土长的潘健章创建了自己的女鞋厂。后来公司越做越红火,渐渐便成为了当地的纳税大户。

作为在改革开放浪潮中先富起来的一部分人,潘健章一直想找机会回馈家乡、回馈社会,渴望能有机会、有平台为贫困群众出些力、做点事。2010年,他当选为九江镇河清社区第四党支部书记,从此成为一名带领乡亲们脱贫奔小康的带头人。两年后,在参加全国首期村官研究生班期间,他认识了一个来自福建蓉中的同学,被对方培育创业致富带头人的思路所吸引。到了2014年,潘健章被国务院扶贫办聘请为福建蓉中扶贫培训基地首期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导师。

从那时起,他就开始思考和探索:如何能使培育创业致富带头人取得更大的实效。在蓉中的经历启发了他。2015年9月,经国务院扶贫办批准,粤桂两省(区)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基地在南海区九江镇河清社区成立,潘健章出任基地首任主任,开始他的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试点项目。从此,他把已经上了轨道的鞋企交给团队管理,自己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扶贫工作中去。

这个基地是东西协作粤桂两省对口帮扶的一个窗口和重要平台。在学习借鉴蓉中培训模式的基础上,潘健章与基地同事向前再推进一步,即努力解决学了以后干什么、怎么干的问题。以广西南宁市上林县为试点,他们采取在南海建培训基地、在南宁上林建产业孵化基地的“双基地”培育方式,探索总结了“致富带头人培育跟着产业培育走”的“双培”模式,渐渐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学员苏达谋接受培训后,回乡成立了生态种养合作社并带动一批贫困户脱贫。(受访者供图)

打造产业:增强贫困地区的“造血功能”

广西南宁上林县绿水青山、气候宜人,但处于山区、交通闭塞,经济发展落后,是国家级贫困县之一,全县131个行政村中就有65个是贫困村。但就在2014年底,伴随着南广高铁的全线开通运营,粤桂黔高铁经济带形成,解决了制约上林发展主要障碍之一的交通问题,有力地助推了上林乃至广西脱贫攻坚的进程。

在这样的机遇下,潘健章来到了上林。“在对50多个贫困村实地调研后,我发现当地水资源丰富且水质优良,具备发展水产养殖的潜力和前景。而九江镇正是‘中国淡水鱼苗之乡’,两地有产业发展的绝佳切入点。”因此,潘健章为上林设计了培育水产养殖产业和培育一批创业致富带头人的“双培”方案。

找到了方向,潘健章马上行动起来。九江有许多全国知名的水产养殖大型企业,他一家一家登门造访,游说这些企业去上林投资,并获得了成功。然而,解决了投资的难题,建设用地又出现了问题。当村民知道征地要开挖鱼塘时,纷纷阻挠:“我们家家户户都有牛,把地挖了,要是哪天老板跑路不干了,我们连放牛的地方都没有了。”

潘健章拉上当地的村支书,挨家挨户地做工作,跟村民们掏心窝子,给村民们算养龙虾与种花生种玉米的经济账。功夫不负有心人,几个月下来,基地用地的事情终于解决了。

很快,潘健章牵头成立了广西澳益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创建了上林县首个澳洲龙虾高值渔养殖示范孵化基地。基地面积很快就扩展到1000亩,不仅吸纳了40多户贫困户前来长期务工,让他们每年增加了3~4万元的收入,而且还带动了10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入股,去年每户分红5000元以上。当地的贫困村群众从怀疑、警惕,渐渐变成了信任和感激。现在村里谁家有喜事,潘健章一定在邀请名单中。

至今,这个示范基地在上林孵化了超过20个淡水养殖合作社,大力发展菜虾套养、鱼菜共生,养殖总面积达到了3000亩。在基地带动下,除了淡水养殖外,上林如今还涌现出养猪、养鸡、种植等扶贫产业,充分带动贫困户融入产业化链条,促进长期稳定增收。

培育“头雁”:以点带面帮助更多人脱贫

“学一个月就能创业了?一开始,我就觉得哪有这么简单。参加这个班,我就当是出省旅游一趟。”回想起自己曾经说过的这番话,苏达谋却不得不承认,自己的收获远远不止“旅游了一趟”。

在上林的扶贫产业发展起来后,潘健章提出了“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育跟着产业培育走”的思路,帮助上林县培育一批致富带头人。他介绍说:“主要是采取粤桂两地培训的方式,让学员先到南海参观学习一个月,回去后我们基地再跟踪服务一年。”

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育班首期开班时,上林筛选了97名学员。一开始,学员们的积极性不是很高,也抱有质疑的想法,苏达谋就是其中之一。为了增进互信,培训基地采取了“扶智”与“扶志”相结合的方式,安排创业导师上各类创业课程,带他们到佛山的龙头企业参观学习、实训,既让他们了解水产养殖的行业现状和发展前景,也让他们看到了投资企业的实力,并进一步宣讲党的扶贫政策、带贫的意义。

为消除他们的创业后顾之忧,潘健章还探索了统一提供种苗、统一免费培训和技术服务、统一标准化生产管理,以及保价收购、保险分担的机制,让学员信心大增。培训结束后,苏达谋找到潘健章说:“其实我想干,但是不敢干。我手头资金不足,又缺技术。”于是潘健章当场向他承诺了“三无两保”:无偿提供种苗、无偿提供培训、无偿提供技术、保价收购、保险分担。

于是,苏达谋马上开始创业。期间,潘健章又帮他规划设计、协调土地流转,联系金融机构货款,协调落实政策性奖补等。如今,苏达谋已经将自己的生态种养合作社打造成了一条集种植养殖、有机肥生产、生态农业观光于一体的生态产业链,吸纳贫困户71户285人。去年他的合作社销售额达800多万元,成了当地有名的致富带贫能手。

还有一名残疾学员韦忠勇也让潘健章印象深刻。在被推荐参加培训时,韦忠勇很没自信。潘健章鼓励他:“谁说残疾人就不能创业。人家看不起你,你更要做好给他们看看。”参加完培训后,韦忠勇信心大增,他说:“身体残疾了,但心不能残。我要挺起胸膛,干一番事业。”现在,韦忠勇已创办了两个养殖合作社,去年营收近130万元,纯利达33万元,不仅自家脱贫,还带领周围十多户贫困户增收脱贫。

以苏达谋、韦忠勇为代表,上林县涌现出了一大批创业致富带头人。2016年以来,潘健章带领基地为上林县培育贫困村致富带头人303人。其中,有216名学员已成功创业或正在创业,创办公司、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各类经营主体173个,成功打造了西燕镇岜独村蛋鸡养殖基地、三里镇云姚村扶贫产业综合示范园、澄泰乡达谋生态种养合作社等一批扶贫产业示范基地,带动全县6000多户贫困户参与特色产业项目,其中有5000多户实现增收脱贫。

党建引领:打造“带不走的”扶贫工作队

特色产业发展起来了,致富带头人队伍也培养起来了,但潘健章觉得这些还不够。他想要打造一支“带不走的扶贫工作队”。身为一名党员,潘健章深刻感受到党建带动的重要作用:“通过党组织统领扶贫方向是非常关键的。”于是,他牵头创建了上林县首个扶贫产业协会党委,成立了10个合作社党支部。每期致富带头人培训班也会成立临时党支部,旨在培养和发现一批党员致富能手。

上林县西燕镇岜独村村民卢英光在参加培训时,实地参观了佛山的罗南村。这个村在党员干部的带领下集体经济人均分红达6万多元,让他深受启发。回村后,卢英光带领村干部说服群众,将全村353户(其中贫困户158户)的1200亩土地统一经营管理,号召村委创办生态果园种植股份合作社,发展四季蜜芒。紧接着,又发展蛋鸡、山水牛等特色产业。去年,岜独村集体经济收益达38.4万元,整村实现脱贫。2017年村“两委”换届,卢英光当选村党支部书记,继续带领群众奔向小康。

与此同时,潘健章推动建立起“两广”扶贫特色产业商会,组织广东20多家知名农业企业家与上林县合作,打造扶贫产业东西协作对接平台。为激发贫困人口内生动力,他们还在上林县贫困村率先试点探索成立“自立发展扶贫协会”、贫困户“自立发展账户”,调动贫困人口参与产业项目、凭借劳动致富的积极性。通过实施“双培育”工程,贫困村的基层党建也得到了大大的促进。至今,上林县有35名致富带头人光荣入党,32名致富带头人被选为村“两委”干部,6名优秀创业致富带头人担任贫困村党支部书记。

3年来,潘健章频繁往返于佛山与上林之间,高铁里程达数万公里,“最忙的时候,我只能两个星期才回家一趟。”虽与家人聚少离多,但他却与上林的山山水水、父老乡亲结下了深厚的情谊,也亲眼见证了上林县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在粤桂“携手奔小康”行动中,上林县取得了扎实的脱贫效果,贫困发生率降至12.21%,高值渔业、山水牛、生态农旅等扶贫产业遍地开花。他探索出来的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试点项目更是被树立为全国典型。

投身脱贫攻坚,为广大贫困户脱贫奔小康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情,这让潘健章感到万分自豪。如今,在南海九江的基地里,学员除了来自广西上林,还有广东湛江、云浮、韶关,广西百色、河池、贺州,四川凉山以及贵州毕节等地。未来,这个带着南海扶贫品牌特色印记的项目,正为越来越多地区的贫困村带来新的希望。

基地一直在培养和发现党员致富能手。(受访者供图)

延伸阅读: 南海精准扶贫的几个“一”

创办一批特色脱贫致富项目

南海区精准帮扶地区为云浮市云城、云安、罗定3个区(市)。2016年以来,南海以“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模式,为帮扶地区发展主导产业带动全村贫困户脱贫。

如今帮扶地区的56条村落实帮扶产业项目个数86个、带贫益贫贫困户6123户人数19929人,集约土地超过2.5万亩,建设一批有一定规模的种植养殖基地,引导企业到对口帮扶地区个数86个、企业实际投资额5209.46万元,培育了53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吸纳贫困人口到珠三角地区就业数1919人。实施的资产性收益项目投入11729万元,带动贫困人口约14540人。有50条村实施了村级集体经济项目,投入资金金额1860.67万元。

例如,南海与罗定共建的龙湾万亩南海基地取得丰硕成果,南海区政府特别安排810万元扶持资金,对罗定龙湾镇南药基地发展给予资金补助,基地被省农业厅授予“广东省林下经济示范基地”,占地6000平方米配套800亩种苗繁育基地的大型南药种苗组培中心也正高效运作。

转移一批贫困户劳动力

2017年,南海为帮扶地区共举办了123次农村种养技术培训班,参与培训贫困户达8147人次,被帮扶地共有3838人外出就业。

南海与云安区曾举办了两期贫困户职业技能培训班,按有目标免费培训、有组织转移就业、有跟踪服务保障要求的就业扶贫机制,培训学员共127人。至今已有63人实现转移就业,其余64人意向在春节后就业。

建成一批民心工程

南海一直努力为帮扶地区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提升贫困村人居环境。目前,56个村共实施道路硬底化180.7公里,树起路灯4620盏,更换水管31603米。此外,总投入2399万元为多个村进行102项综合楼、文化室、学校修缮工程,投入947万元建设公园与文化项目,投入441万元加大水利建设,并投入2340万元建设宣传栏、垃圾池、停车场等基础设施建设工程。

【记者】李翠贞

【通讯员】陈镇寰

来源:珠江时报 编辑:梁夏

分享到:

2018-11-20 10:15:27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发表
评论不能为空!
最新评论
加载更多
该评论已关闭!

选择举报类型

营销广告
淫秽色情
恶意攻击谩骂
其他
提交
取消

实名认证

提醒您:

应国家法律要求,使用互联网服务需完成实名验证。为保障您账号的正常使用,请尽快完成手机验证,感谢您的理解和支持!

看点新闻

更多

推荐视频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