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气 | 小雪寒风起,腊味飘香时

 花雪随风不厌看,

    更多还肯失林峦。

    愁人正在书窗下,

    一片飞来一片寒。

    ——唐 戴叔伦《小雪》

昨日,一场雨下过后,气温骤降,市民添上了外套,以抵习习寒意。

今日迎来小雪节气,小雪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中的第二十个节气,这一时期天气将逐渐变冷,在我国黄河中下游地区已可见初雪降落。不过在广东,仍是一片花团锦簇,生机盎然,唐人张登的《小雪日戏题绝句》中,“甲子徒推小雪天,刺梧犹绿槿花然”正是描述了这一现象。

“你在北方的寒夜里大雪纷飞,我在南方的艳阳里四季如春。”同样吟唱着南北方的气候差异。

每至小雪时节,便觉一年匆匆,又走到了尾声。民间有“冬腊风腌,蓄以御冬”的习俗。小雪后冷空气频繁,天气变得干燥,是加工腊肉的好时候。南海一些家庭开始动手做香肠、腊肉,等到春节时正好享受美味。

对于广东大部分地区来说,小雪时节谈入冬还为时尚早。因此在饮食上,仍应以平和、易消化为主,暂不适合过用温燥、滋腻之品。

时令养生

冬令秋行 谨防流感

11月22日,小雪节气到来,珠三角地处岭南,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气温持续在13℃~23℃,仍有秋天的感觉,早、晚温差大。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传承工作指导老师、广东省名中医、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名誉院长老昌辉从预防、起居、饮食三大方面,给大家一一支招。

乍暖乍寒 谨防感冒

小雪是冬季第二个节气,北方天气不算太寒冷,雪下得少。南方受北方冷空气的影响会使气温下降,让人感觉到寒冷,冷空气过后气温又再回升。而人体的阳气内藏,抵抗力下降,加之天气乍寒乍暖,稍有不慎,易患肺系疾病,普通感冒、肺炎、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患者增多。

建议要注意流行性感冒的到来,从12月开始是流感的高发期,老年人、儿童、慢性病患者及体弱者都是易感人群,一定要积极预防,注意加减衣服,注意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尽量少去公共场所,可考虑在高发季节到来前接种疫苗来预防流行性感冒。

填精补肾  切忌过急

小雪时节的食养要遵守“藏”的基本原则,以补肾填精为要,或温补,或润补,选择味甘、咸,性平或偏温的食物。羊肉是最具冬季特色的肉类,味甘、性温、归脾、肾经,能补体虚,祛寒冷,温补气血。

广东人烹饪羊肉的方法有炆、煲汤、火锅等,其中竹蔗马蹄羊肉汤,以羊肉搭配清热生津的竹蔗、马蹄,既能消除羊肉的膻味,又能中和羊肉的温性,补而不燥。

另外,因天气还未真正冷起来,秋天燥气未尽,还须提防食补上火,不宜过食煎炸、辛辣食物,适量进食润燥食物,如蜂蜜、百合、沙参、玉竹等,多吃当令水果如雪梨、苹果、柚子、葡萄等。

动静相宜  沉心静气

小雪后,宜藏阳、藏精,养精蓄锐,为来春的生机勃发做准备。中医学认为,中午是心肾相交、阴阳转换的时候,宜小睡片刻,使水火相济,保持充沛的精力。

冬天人体代谢减慢,应坚持适当的运动,既可提高新陈代谢,又能增强心肺功能,增强抵抗力,建议尽量选择户外运动,以保养阳气,可根据个人的体质选择不同的运动量,如爬山、散步、球类运动、太极拳等,原则以微汗出为宜。同时,小雪时节南方气温不低,有阳光的时候,千万不要错过晒背部的机会。

另外,冬季阳衰阴盛,常给人阴冷晦暗的感觉,人们的心情也会受到影响,从而影响人体的正常生理,使脏腑气血功能发生紊乱,引致疾病的发生。中医学认为,情志也是一种致病因素,精神调养上要做到控制情志活动,保持精神情绪的安宁,含而不露,避免烦扰,如有不良情绪,应及时调整和排解。

讲饮讲食

小雪时节可适当进补

在南海,小雪时节谈入冬还为时尚早,因此市民在饮食选择上,应以平和、易消化者为主,不适合过用温燥、滋腻之品。

小雪后要多吃热量高、有健脑活血功效的食物,宜吃温补性食物和益肾食品。温补性食物有羊肉、牛肉、鸡肉、狗肉、鹿茸等;益肾食品有腰果、芡实、山药熬粥、栗子炖肉、白果炖鸡、大骨头汤、核桃等。苦瓜、玉米、荞麦、胡萝卜等也适宜多吃。

另外,小雪节气可多吃黑色食品,如黑木耳、黑芝麻、黑豆等。黑米的外部皮层中含有抗衰老的花青素类色素,其中还富含黄酮类活性物质,相当于白米的5倍之多,对预防动脉硬化大有裨益。

值得注意的是,在平日的菜肴中,可以多加入一些葱、姜、蒜,每天喝一杯热牛奶。水果类可以多吃些橙子和橘子。

下面给大家推荐一道“竹蔗马蹄煲羊肉汤”。在羊肉汤中加入了竹蔗、马蹄,可以很好中和燥气,去膻之外还令汤味清甜,补而不腻。

 ●竹蔗马蹄煲羊肉汤

做法

1.羊肉洗净切块,汆水捞起;

2.竹蔗洗净切段,八角洗净;

3.马蹄削皮洗净,每个切半;

4.煮沸瓦煲里的清水,放入所有材料,猛火煮沸,转中小火煲两个小时,下盐调味即可。

 功效温补气血,补而不燥。

●美食科学堂

竹蔗

竹蔗是甘蔗的一种,皮色青黄,味甘而性凉,有清热之效,街上卖的鲜榨蔗汁就是这种。不过中医说性寒,不宜多吃,尤其体质虚寒之人,但是水煮之后再榨汁,又变为益气补脾之物,真是神奇。

生榨蔗汁时还可配上梨子汁,味道更丰富之余,润燥清肺热的功效更强,或加生莲藕一起榨汁,能止肺热咳,对于泌尿系统受感染,俗称赤尿也有疗效。竹蔗煲水也是很好的清凉饮品,在广东尤其受欢迎,常配茅根、胡萝卜、马蹄,可防流感、祛湿毒,因红萝卜清热、竹蔗润肺、茅根利水祛湿,再配上马蹄,可促进机体代谢,抑制细菌和病毒生长,对小朋友眼屎多兼脾气暴躁亦很适宜。

若要有变化,在竹蔗红萝卜马蹄水里加点猪骨或瘦肉,便是一煲靓汤了,或配乌鸡、水蛇,清而滋补。

讲古仔

大沥地名为何多“边”?

打开南海区的地图,读者不难发现如今大沥一带有许多带“边”字的地名:谢边、钟边、曹边、邵边……为何这么多“边”字号的地名?

原因可追溯到远古时期的华南地区的百越文化。据学界研究,某一地区如果同时存在两种语言,两者往往会通过相互影响或斗争,出现一种语言被另一种语言征服的情况,人们通常把被征服的语言称为语言底层。而“边”字可能就是最底层古越语在地名上遗留下来的痕迹。

根据《粤语底层地名字词小议——以广东南海、顺德为例》一文研究,现代壮语单词mbanj,指“村落”,用汉字“边”或“板”翻译。广西的壮族聚居区,有板卜、板内、板么等大量“板”字齐头式地名。关于带“边”字的地名,据学者的解释,在广东许多地区又把“板”字从土音译为“边”字,故称村为“边”。例如“边”字在南顺一带读作“ban”,发音也是相当接近“板”或壮语mbanj的,可能因此汉字翻译为“边”而非“板”。

如今我们在南海、顺德看到的带“边”字地名,结构多是汉族姓氏加“边”字,这一命名方式被认为是汉语、古百越语融合的体现。这类地名虽然保留了百越地名的“边”字,但实际上只是用百越语的“边”代替了汉语的“村”,是一种带有古越语色彩的汉族地名。 这类地名出现时期,应为南迁汉人在岭南生活一段时间后,对百越语有一定的了解,并在这类地名出现时期,可能为南迁汉人在岭南生活一段时间后,对百越语有一定的了解,并让汉文化成为该地的主导文化之后。

可见,小小一个“边”字地名,内里其实蕴含着古代民族融合,及后诞生的粤语文化和岭南文化的古今发展脉络。

(资料提供/南海区地名文化协会)

统筹/珠江时报记者 付艳霞

文/珠江时报记者 戴欢婷 付艳霞 苏绮玲

整理/珠江时报记者 欧晓敬

来源:珠江时报 编辑:梁夏

分享到:

2018-11-22 10:23:43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发表
评论不能为空!
最新评论
加载更多
该评论已关闭!

选择举报类型

营销广告
淫秽色情
恶意攻击谩骂
其他
提交
取消

实名认证

提醒您:

应国家法律要求,使用互联网服务需完成实名验证。为保障您账号的正常使用,请尽快完成手机验证,感谢您的理解和支持!

看点新闻

更多

推荐视频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