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樵:书香金瓯“软治理” 党群同心“硬成效”

上金瓯社区推出的社区治理新招数,通过“软治理”获得“硬成效”,助力乡村振兴。

编者按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意在更好地解决农村发展不充分、城乡发展不平衡等重大问题。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就必须在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密切结合中寻找制度配置之道。其中,“治理有效”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加快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

在近日召开的美丽乡村暨自然生态文明建设现场推进会上,区委副书记、区长顾耀辉也强调,接下来要坚持乡村振兴与自然生态文明建设、基层治理、村级工业园改造、城乡融合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建设相结合,要扭住关键,精准发力,奋力开创南海乡村振兴工作新局面。

在南海,不少镇街在加快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方面做出了示范。即日起,本报将陆续挖掘其中的先进典型,敬请关注。

西樵上金瓯社区松塘村环境优美,文风鼎盛,有“翰林村”的美誉。珠江时报记者/章佳琳 摄

2003年,来自四川绵阳的丁小洋来到西樵上金瓯社区的沙基圩。16年来,他见证了村容村貌的改变,参与了文明家庭的评选和美丽文明村居的建设。2017年,他们家被评为第一届“金瓯好家风”文明家庭之一。“我的两个孩子都在这里出生,在这里生活,我感觉自己也是这里的主人。”丁小洋说。

位于西樵镇西北部的上金瓯社区,以松塘翰林村闻名。如今,这里还保留着古色古香的村貌,四处焕发出岭南古村落的韵味。村民的文化自觉形成了推动社区治理的强大动力,不仅为本村村民留住了乡愁,也让新西樵人在这里找到了归属感。

这背后正是上金瓯社区推出的社区治理新招数:以党建引领为依托,以品牌建设为主线,以环境治理为基础,以规范自治为保障,通过“软治理”获得“硬成效”,助力乡村振兴。

以党建引领为依托党员带头参与社区治理

今年70岁高龄的上金瓯社区居民区桂莲,被村民亲切地称为“四姐”。每当社区内有义诊活动,她都风雨不改前来助阵。

区桂莲说:“我是一名退休医生,也是一名党员,每次有义诊活动,我都会来帮忙量一下血压,帮忙看一看。有时候,我也会买点物资送到低保户家中。”

区桂莲是上金瓯社区众多党员志愿者的一个缩影。据统计,仅2019年上半年,上金瓯社区党员志愿服务队就开展了20多场服务,服务群众超5000人次。

社会治理是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把党的领导植根基层,植根人民群众,让基层党组织成为凝聚人心、团结群众的坚强核心。

为此,上金瓯社区推行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工作实施方案,设立导赏讲解、卫生监督、安全维稳等10个岗位。

“通过宣传和推行这些岗位,让无职党员自觉领岗,在社区充当‘监督员’。他们在村里发现问题或者收集到村民的意见之后,会向我们反映,然后大家一起讨论,解决问题。”上金瓯社区党委委员陈润珠说。

大学毕业后回乡就业的区淑华是一名年轻的党员,目前在松塘村当导赏员。去年,她主动申领了“导赏讲解岗”的义务工作,“松塘村是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在带游客们游览的同时,希望讲好每一段翰林文化历史故事。”她说。

数据显示,自2018年8月上金瓯社区实施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工作实施方案至今,辖区内已领岗和定岗的党员有56人,开展了200多次履职行为,收集并解决了38个问题。

党员志愿者为老人测量血压。 (上金瓯社区供图)

陈润珠表示,希望社区内的党员能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渗透到社区全方位的治理当中,时刻牢记自己的党员身份,收集民意,亮身份,宣扬正能量。她介绍,上金瓯社区内的党群服务室也会定期举办党员和党日活动,给党员们“家”的感觉,村民、群众也可以利用这个空间来议事,参与到社区治理当中。

以品牌建设为主线强化社区治理软实力

党建引领之下,在社区治理的实际工作中,还要结合地方的实际情况。像上金瓯这样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地方,就必须发挥文化优势,为社区治理注入强大的软实力。

上金瓯社区党委委员区国敏说:“我们发挥了松塘村的历史文化优势,以‘书香金瓯’作为上金瓯的整体品牌和主线贯穿工作。”这也最能体现上金瓯社区“软治理”的特色。

炎热的夏日,蝉逐渐成为大自然“合唱队”的“主唱”。但在西樵镇第四小学的上金瓯校区,却传来一阵阵读书声,和蝉“打起擂台”,原来,这是学生们每天的经典阅读时间。

除经典阅读外,西樵镇第四小学上金瓯校区的一些社团也会不定期安排活动,让学生走进松塘村进行采风,收集资料,参与社会实践。“这些都是与上金瓯社区‘书香金瓯’的品牌相吻合的。”西樵镇第四小学老师潘丽华说,“而且上金瓯社区家风、村风、民风这么好,能和我们的教育互相融合,培养出更优秀的学生。”

让上金瓯社区“飘满书香”不只有学校,还有道路和村心公园。社区内,乡村振兴、文明公约和家风家训等主题的墙画和海报随处可见。这是上金瓯社区围绕“书香金瓯”的品牌,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和各自然村特色文化元素,形成了一村一品牌、一村一公园、一主八副的品牌格局的成果。

其中,松塘村公园被打造成为上金瓯社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园,通过学习在路上的形式,融入上金瓯社区历史人文故事。而文政村公园、南乡村公园、渡滘村公园和仙来村公园等工程也升级改造完成,新增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化墙画、乡村振兴、文明公约和家风家训等文化宣传内容。

以环境治理为基础建设美丽文明村居

走在上金瓯平整干净的路上,看着池塘里摇曳的荷叶和荷花,欣赏近在眼前的一河两岸美景。可谁能想到,这个以松塘文旅产业为龙头的社区,以前还是一个空气污染、环境脏乱差的地方呢?

“以前的空气污染很严重,水果树都不结果,庄稼也没收成。自从村里的瓷砖厂改造升级之后,空气都好多了,十几年没有过收成的龙眼树都开始结果了。”松塘村村民潘洁英见证了村容村貌的改变,“现在下水道也统一改造了,路面上已经看不见下水道,下雨不会被树叶等杂物堵住了,再也不会‘水浸街’了!现在松塘村成了散步的好去处,每晚都有很多人来散步。”潘洁英说。

上金瓯社区党委书记陆祖桥介绍,前段时间,上金瓯以创建美丽文明村居工作为抓手,软件上以“书香金瓯”为品牌进行建设,硬件上在村容村貌、雨污分流、村心公园改造等方面下了很大的力气,也取得了一定成果。表现较为突出的仙来村,在村容村貌的硬件和村民的素质提升上已经走在前列。

仙来经济社社长区斯吕说:“仙来村先后完成了村道拓宽、截污管网铺设、鱼塘清淤、塘基加固、砌筑石护栏等项目,美丽宜居的环境已经初见成效。”

在沙基市场里开理发店的丁小洋对村容村貌改变的体会深刻。他说:“刚来上金瓯的时候,沙基圩都被大家戏称为‘沙尘街’。那时候,我每天在店里都要搞三次卫生,用抹布一擦都是灰尘。现在,公路扩建了,公园也好看了,空气也好了,村民的卫生意识也提高了,不随便扔垃圾了,大家都有自觉性了,这就是很大的改变。”

以规范自治为保障村民齐参与齐共享

在经过这一番环境治理后,如何维护这一成果呢?村民的自觉性显得尤为重要。“软治理”的另一面就是让村民齐参与,齐共享,而村民自觉性的培养从村规民约开始。

上金瓯社区在制定村规民约的过程中,处处体现民意。区国敏说:“从搜集村民的建议开始,到集体讨论、公开初稿、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公示征询意见等每一个环节,我们都会充分听取民意。”

其中,出租屋管理、建房管理等内容被纳入了上金瓯社区的村民公约,进行规范管理。

均林经济社社长陆强大很支持村规民约的颁布,他说:“其实绝大部分村民都支持这些村规民约,毕竟都征询过我们村民自己的意见。比如建房管理,以前无论是建住房还是厂房,都会有很多建筑垃圾乱堆乱放,影响村的环境卫生。但是现在在建房之前,都要到社区先备案,交押金,建成之后等检查通过了,才能退还押金。如果不通过,社区就会用这笔押金去搞清洁。所以现在,大家建房子都很规范了,环境卫生也好了。”

此外,村民公约中的卫生公约提出要实施“门前三包”,即包卫生、包绿化、包秩序,所有临街的单位、商户和村民承担维护门前的市容环境的责任。

上金瓯社区还聘请了专门的清洁公司,为村内街道保洁。“以前经常会有人乱扔垃圾,但现在有专人搞卫生,看见道路这么干净,都不好意思乱扔啦!”潘洁英打趣地说,这其实反映出村居环境的改善正在倒逼村民素质的提升。

规范自治,村民齐参与,齐共享,为社区治理筑起了一道坚实的保护墙。

特写

培育好家风树立好典范

2017年,上金瓯社区打出“金瓯好家风”文化品牌。围绕此文化品牌,举办了一系列活动,包括“金瓯好家风”文明家庭评选活动、“金瓯好家风”之“十佳孝顺子女”评选和“金瓯故事大赛”等。

作为第一届“金瓯好家风”文明家庭和党员代表的区永和,乐于助人,从不计较。有即将去世的老人从医院回到村里,村里有不少人忌讳,但他却不在意,帮忙推床送他回家。有时,凌晨两三点,村里有人有急事或者要上医院,找到区永和,他也从不推脱,马上开车送他们去。

区永和说:“能帮到别人的我们都会尽量帮。我对孩子的要求也不高,就希望他们认真踏实做人,尽量做好自己的工作,这也是我们从老一辈一直传下来的家风。”

陆祖桥也非常重视家风建设,他说:“村民的素质好坏关系到整个上金瓯的各项建设。如果村民的素质不能提升,那么整个上金瓯的各项提升就提不上来。只有整个社区都开始重视好家风的培育、传承与弘扬,这个社区最终才能实现文明和谐的基层治理,塑造文明村居品牌。”

社区治理的关键是人,而家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上金瓯社区就是抓住这个突破口,树起好家风,树立好典范,传播正能量,以点带面,提升村民的整体素质,让村民自觉参与到社区治理当中。

记者观察

巩固社区治理成效助力乡村振兴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在乡村振兴工作当中,不能只做“开荒牛”,光顾着发展产业,而忽略了社区治理这个“守门人”的责任。这个“守门人”不应只是党员、社区的工作人员,还包括每一位社区居民。只有党群同心才能做好这个“守门人”的工作。

西樵上金瓯社区以党建引领为依托,以品牌建设为主线,以环境治理为基础,以规范自治为保障。通过“书香金瓯”品牌建设、弘扬“金瓯好家风”、制定村规民约等的“软治理”措施,获得“硬成效”,助力乡村振兴,给大家做了一个很好的示范。

陆祖桥在介绍上金瓯的社区治理经验时说:“我们社区治理的主要措施是三治融合。一是法治,社区要依法行政,让村民学法懂法知法。二是德治,以德服人,以‘金瓯好家风’为文化品牌,把家风家训作为工作的切入点,提高村民的自觉性,在社区内形成和谐的氛围。三是自治,通过制定村规民约来实施自治。”

社区治理是一项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的工作,必须有耐力和恒心。只有将社区治理这道大门守好,才能真正实现乡村振兴。要知道,治理越有效,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效果就越好。

文/见习记者 钟泽诗 通讯员 区国敏 区少敏

来源:珠江时报

分享到:

2019-08-12 08:44:20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发表
评论不能为空!
最新评论
加载更多
该评论已关闭!

选择举报类型

营销广告
淫秽色情
恶意攻击谩骂
其他
提交
取消

实名认证

提醒您:

应国家法律要求,使用互联网服务需完成实名验证。为保障您账号的正常使用,请尽快完成手机验证,感谢您的理解和支持!

看点新闻

更多

推荐视频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