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以全球视野谋划城市高质量发展

南海打造面向粤港澳大湾区的高品质现代化城市格局。

清晨,熙熙攘攘的上班族从地铁口、公交车站奔向千灯湖畔的一栋栋写字楼,忙碌有序;夜幕降临,千灯湖公园的巨大花坛里,“全球创客新都市”几个大字熠熠生辉;不久前,千灯湖创投小镇开园,一个“万亿级基金小镇”乘风起航……

广东金融高新区、全球创客新都市、千灯湖创投小镇……时光飞逝,千灯湖片区见证了南海经济的腾飞、城市规划的提升,这个片区也成了遍地是金的区域。而这只是南海现代城市建设发展的缩影。

从农业化走向现代化,从区域走向全球,高站位才能带来深思考。南海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南海要破解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这一难题,对标最高最好最优,推动城乡深度融合发展,努力打造面向粤港澳大湾区的高品质现代化城市格局。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城市空间格局发展有了新的趋势。南海,正主动遵循城市发展规律,凝聚起推动城市现代化的磅礴力量,为擦亮大湾区城市高质量发展南海名片而蓄力。

千灯湖片区美丽景色,彰显南海不断优化的城市形态。 珠江时报记者 方智恒 摄

■优化城市形态

从农业化到生态化的进阶

南海,秦朝设郡,隋朝置县,历史悠久。改革开放前,作为典型岭南水乡的南海常以桑基鱼塘、鱼米之乡的形象示人。

改革开放后,一批批农民洗脚上田,借助“村村点火户户冒烟”的发展模式,南海各镇街快速实现初步工业化,经历了从农业农村发展到乡镇企业发展再到民营经济起步的阶段。

南海人也因此探索出一条从农业化迈向工业化的发展之路,创造了享誉全国的县域经济“南海模式”,成功跻身“广东四小虎”行列,“工业城市”成了南海的第二个标签。

经济发展了,城市的建设便渐渐摆上日程。

1997年,南海的规划部门认为南海中心区会集中在现在千灯湖一带,于是,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深圳分院为南海量身定制了中心城区设计,确立了南海中心城区从海三路至海八路的城市中轴线。

千灯湖的建成意义重大。三龙湾管委会规划发展局局长招思源曾形容说,南海的城市发展就像生物体细胞形成的过程,开始的时候是离散的一些组织,形成以千灯湖为代表的细胞核后,才形成了一个有集聚功能的完整细胞,城市中心的地位才突显出来。

以千灯湖为代表,博爱湖、听音湖陆续纳入建设日程,南海的城市发展步入“湖时代”:以“湖”为起点,借“湖”做文章,拥湖造城推动新型城市化,围湖织网,打通区域基本服务供给通道。

借湖造城,不仅仅是造景,而是要通过“治水”“活水”,将现有辖区的河涌都变成景观,这是南海回归生态发展的诉求。为此,近年来,南海在治水方面丝毫不吝投入,仅2019年就安排了50亿元财政资金用于治水,并提出2021年底前全面完成“截污到户、雨污分流”工作。

城市形态全新升级的同时,南海坚持打基础和利长远相结合,增强系统性、战略性和前瞻性。南海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南海将坚决打好城市治理三年行动计划收官战,以千灯湖中轴、三山片区为重点片区,以城市出入门户及重要通道周边为关键节点,加大城市环境改造提升力度,刷新城市颜值,推动城市形态更趋优化。

城市发展了,然而,对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对标国内先进地区,南海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问题日益突出,已成为制约南海高质量发展的最大短板。

今年7月31日,广东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正式批复同意南海区建设广东省城乡融合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以美丽乡村和自然生态文明建设为抓手,走出一条具有特色的城乡融合发展之路,成为南海城市发展的必经之道。

■提升城市内涵

幸福之城近者悦远者来

南海选树榜样提升城市内涵。图为2018感动南海道德人物推荐命名活动现场。(资料图片) 珠江时报记者 刘贝娜 摄

时间是最好的见证。2016年,立足广佛都市核心圈和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核心区,南海以全球化视野谋划未来,提出建设全球创客新都市的构想。2017年,全球创客新都市启动建设,致力打造融汇“创业型城市、创新型产业、创客型人才、创意型文化”的现代之都。

现代之都,就是要让近者悦远者来。这就需要在优化城市形态的同时,提升城市的文化内涵,用一座魅力之城、温暖之城广纳人才、留住人才。

今年8月,一则《180次生死按压,溺水女孩苏醒了!南海45岁待产医生却累到站不起来》的推文火了,故事的主人公胡碧洪挺着孕肚跪地救人的事迹,温暖了南海人的心。

随着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不断深入开展,这样的暖心事迹越来越多。南海借力精神文明创建,不断提升城市的品位,不少人感慨,正因为有越来越多的“胡碧洪”,南海这座城市才更有温度。

精神文明创建,不仅提升一个城市的品位,更丰富一个城市的文化内涵。在产业转型升级期,南海将精神文明创建工作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这正是现代化文明城市的大势所趋,也是城市的吸引力所在。

在选树榜样方面,自从2012年启动首届“善美的星空”道德人物评选活动以来,南海各镇街、各部门积极响应,挖掘出一批又一批南海人身边可敬可学的道德模范。他们的善行善举点亮了南海的星空,为建设新都市凝聚起满满的正能量。

另一方面,南海也越来越重视文体、文旅的建设。“目前这个阶段,文化需求已经是刚性需求,城市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吸引高端人才。年轻人选择工作、居住的地方,除了待遇,就是城市配套,特别是文化消费。”今年南海两会期间,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黎妍表示,南海将在文体、文旅方面加大力度,进一步增强城市的吸引力,为产业转型和城市升级提供支撑。

2019年,南海提出加快启动南海文化中心、南海体育中心、南海艺术中心建设,还提出以组团思维推动博物馆、美术馆、艺术馆集聚发展,重点打造环千灯湖片区、环西樵山片区、环佛山高新区南海园三大博物馆集群,让千年古郡焕发出新时代光彩。“希望通过这些大型文体设施建设和推进博物馆之城建设,进一步提高城市的文化品位,也为留住高端人才做准备。”黎妍表示。

城市的品位来自于建设,更取决于管理。完善基础设施,强化精细管理等成为南海建设魅力城市的主要抓手。2019年,秉持“城市管理要像绣花一样精细”的理念,南海加快“城市大脑”建设,超前谋划布局5G网络,在千灯湖片区、三山片区试点打造新型智慧城市示范区,不断提升城市智能化、数字化管理水平。

■开放城市格局

加速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一年前,林远春成了“广佛候鸟”,她住在广州,在广东金融高新区上班,“坐地铁上下班很方便,广佛好像没什么界限。”广佛地铁,成为承载广佛市民同城梦的重要载体。

交通规划作为城市规划的灵魂,最能体现南海以大手笔规划创客新都市的魄力。1995年,南海统一规划“五纵四横”干线网络完成。“五纵四横”中,主干道分别互通,呈棋盘式布局,构成了南海辖区内公路网络的主架构。2010年,围绕三大片区战略规划,南海提出着力构建支撑和引导城市空间布局发展的综合交通体系。

70年沧桑巨变,交通的发展不断拉近城市的空间距离。从乡村泥土路到通达家门口的水泥路,从屈指可数的公路到全区形成立体交通网络,从自行车、公共汽车,到地铁、高铁、新交通……交通的不断优化,彻底改变了南海人的出行方式,南海人向外发展的速度也大幅提升。

70年飞速发展,交通的优化又让城市的框架不断“拉大”。2010年,广佛地铁开通,广佛同城步伐加快;2014年,南广、贵广两条高铁线开通,南海从高铁末端走向了前沿,融入中国高铁经济新版图;2017年,佛山西站建成通车,为南海全面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加速区域人才流、技术流、资金流的高效流转带来了全新的机遇。

如今,南海正在加快建设“六纵六横”快速路网,着力打造多元化、快速化交通网络,并以更加开放的视野和胸怀,积极主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高铁正逐步改变着南海的城市格局。以三龙湾南海片区为例,2004年,与三山一河之隔的广州南站动工建设,2008年,三山开始谋划无缝对接南站高铁客流优势,此后,三山从“借站造城”到“借湾造城”发生转变。

实际上,不只是三龙湾南海片区,当广州南站、佛山西站等因素叠加,南海不仅与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融为一体,更融入了全国高铁路网中,“开放”成了南海城市发展的关键词,高铁拉开了城市发展新框架,也打开了城市发展格局,从而直接带动区域价值的上升。

特写1

建设城乡融合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为全省探索新鲜经验

今年7月31日,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批复同意南海区建设“广东省城乡融合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为目前全省唯一的省级城乡融合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

南海地处粤港澳大湾区腹地、广佛同城前沿,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成效显著,具备推动城乡高质量融合发展的坚实基础。南海建设广东省城乡融合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有利于进一步推动解决城乡二元结构问题、提高城乡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有利于探索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城市群城乡高质量融合发展新模式。

得此良机,南海如何发力?区委副书记、区长顾耀辉表示,全区上下要切实将思想和行动迅速统一到上级决策部署上来,通过“实施一个提升、推进两个连片、构建三个格局”,努力让南海城市更城市、乡村更乡村,为全省城乡高质量融合发展提供新鲜经验。

“实施一个提升”就是提升城市功能,增强城市对乡村的辐射带动能力。坚持以城带乡、城乡互动的思路,通过不断提升城市功能,吸引更多人才、资本、企业等优质资源集聚,更好反哺和带动乡村发展。

“推进两个连片”就是协同推进连片工业园区改造和连片乡村振兴。只有通过连片改造和发展,才有足够的空间统筹好产业载体、商业住宅、人才住房、基础设施等各项建设,承接高端产业、高端人才。

“构建三个格局”就是构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再造新格局、基础设施建管一体化新格局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新格局。

围绕建设广东省城乡融合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南海将加快搭建组织架构,尽快制定实施方案,同时围绕改革创新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加强政策研究,大胆提出政策需求,争取一批有含金量的政策支持。

特写2

千灯湖20年书写南海城市发展传奇

从1999年7月首期开建至今,千灯湖的建设历经4期,刚好走过20年。20年里,作为南海地标景观,千灯湖不断扩展外延、丰富内涵,书写着南海城市发展的传奇,引领着南海城市规划建设和产业发展方向。

千灯湖的历史也是南海中心城区发展的缩影。1997年,中规院深圳分院和当时的南海规划局共同编制了南海中心城区总体规划。中心城区发展蓝图出炉,开启了南海城市建设新篇章,首个项目就是建设中轴线工程千灯湖公园。

从1999年7月动工,到2002年7月,历时3年,占地300亩的千灯湖公园一期落成开放。2015年,在美国城市土地学会举办的秋季会议上,南海千灯湖公园脱颖而出,夺得年度全球城市开敞空间大奖。评审委员会认为:“其对于促进城市发展、提升城市形象和居民生活质素有着积极作用。”

一个好的项目,可以引领一座城市的发展方向,千灯湖的建设就是最好的例证。在千灯湖的引领下,南海以水景观为主题的怡海湖、孝德湖、映月湖、听音湖、翰林湖、文翰湖等陆续亮相,促进了城市环境的优化和城市品质的提升,以及产业和人才集聚。

文/珠江时报记者 程虹

来源:珠江时报 编辑:王景珍

分享到:

2019-09-18 09:02:28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发表
评论不能为空!
最新评论
加载更多
该评论已关闭!

选择举报类型

营销广告
淫秽色情
恶意攻击谩骂
其他
提交
取消

实名认证

提醒您:

应国家法律要求,使用互联网服务需完成实名验证。为保障您账号的正常使用,请尽快完成手机验证,感谢您的理解和支持!

看点新闻

更多

推荐视频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