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美丽文明村居炼成记③ | 让文明乡风奏响和美生活新乐章

南海坚持从群众视角推进美丽文明村居建设,村民共享美丽文明村居建设成果。

2018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不断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文明乡风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和有力保障。

两年前,佛山启动美丽文明村居建设,南海从200多个村居中选出30个基础设施相对较好,亦具备一定特色的村居,以点带面,全力打造美丽文明村居建设品牌。

这两年,世代居住在这片土地的村民积极参与美丽文明村居的建设,使这些村居变得越来越美,村民的幸福指数也不断提升。

公园、田园、家园“三园融合”的里水赤山村。(资料图片) 特约通讯员/陈志健 摄

看得见的美景

村民自豪“家乡越来越美”

“又有一拨人过来参观我们村啦!”近几年,里水镇赤山村民的闲聊里多了游客入村参观的话题,话语里充满了自豪感。

作为市级美丽文明村居建设示范点之一的赤山村,现在接待的访客越来越多,平均一周一次。赤山经济社社委委员李家福常作为家乡的导赏员,带着访客一边游村,一边讲述家乡环境蝶变的故事。“作为赤山人,我感到很自豪。”李家福说。

2012年,里水先后启动美村计划和公园化战略,赤山村作为首批5个试点村居之一,不断朝着美丽文明村居的目标前进,村民们也亲眼目睹了可喜的变化。赤山人民会场的改造是其中的典范。这里原是宗祠,后来被改造成藤编厂、鞋厂,经过外立面改造、内部装修后,目前成为了村中的文化中心。

同为宗祠,赤山人民广场乘上了环境改造提升的早班车,而大沥镇盐步社区南方村的梁氏宗祠,也成为领到“新身份证”的老建筑。自创建美丽文明村居以来,盐步社区大力推进宣传教育主题活动,以弘扬优良乡风民风,其中一个做法就是利用南方村旧祠堂,重新翻新,并注入文化气息,建成乡情馆,提升村居文化底蕴。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一个社区乡情馆的建设,凝聚了社区居民的心血。建设期间,社区的巾帼党员组成“靓姐寻宝特搜队”进家入户搜罗旧物;在馆内,盐步人骄傲地留出了一块特别的红色区域:“党建引领”“基层善治”“美丽家园”几行醒目标题,展示了社区基层党建工作成果。

一个个彰显价值引领、凸显岭南村居风貌和地方文化特色的文化载体的落地,一条条高水平美丽文明村居示范线建设逐步铺开,正是南海美丽文明村居打造“高颜值”风景线的试点思路。针对30条美丽文明村居和7条精品村,实施资源倾斜,升级村居文化服务设施,开展环境整治及美化提升。在看得见的美景中,村民无不欢欣鼓舞,并逐步成为共建美丽文明村居的坚实力量。

丹灶仙岗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邻里公约宣传墙。 (资料图片)

留得住的乡情 

榜样力量反哺社区建设

当前,南海越来越多的村居通过宣传身边人、身边事,让关爱、孝德、树本、至善的核心价值观由虚变实,促使优良传统和文化新风相得益彰,让市民感受到,美丽文明村居建设不止是口号,更是可以触摸到的、真实的人和事。

以崇文重教闻名于世的西樵松塘村,励学之风源远流长,在明清两代就走出了7位考取翰林功名的读书人,有“翰林村”之美誉。时至今日,松塘村还流传着众多鼓励儿孙读书的俗语:“家有两斗糠,供儿上学堂”“虽无厚产堪遗后,尚有残篇可课孙”。耳濡目染之下,如今松塘村每年都会产生30多名大学学子。

每年十月,松塘村会以一场纪念孔子的盛大祭祀奖励活动,奖励村里考取大学的子弟,不遗余力地为他们的求学之路添砖。村里的区然雯同学,在华南理工大学读大一的时候,父亲因病辞世。母亲扛起了家庭的重担,支持她完成本科到研究生的学业,后又支持她出国深造,村里的奖学基金也给予这名女博士一定的资助。区然雯以一个农家学子在艰难困境中的励志求学故事,让“文化松塘、道德松塘”得以升华。

居住在社区中的人们,见证着家乡越来越美,自身的个性化需求不断得到满足;同样的,成为建设主力军的居民,也以自己的行动反哺社区建设,贡献出自己的榜样力量。

乡风民风建设是美丽文明村居创建的重要内容。去年底,狮山镇的4条示范村居启动了村规民约征集活动。今年5月,狮山镇芦塘社区、颜峰社区、狮中村、象岭村4个美丽文明村居建设示范点代言人携村规民约亮相于公众面前,让更多人了解和遵守这些村规民约。

“爱国爱乡,时刻铭记;美丽狮中,你我共建。”在美丽文明村居创建过程中,令狮中村代言人陈淑贤感触最深的是村规民约中的这句话,“得益于你我共建,狮中村的村容村貌有了很大变化,街道更干净了,还建起了篮球场、文化活动室等,方便了村民开展休闲娱乐活动。”

盐步老龙礼俗省级非遗传承人邵钜熙整理老龙须。(资料图片)珠江时报记者/钟超峰 摄

记得住的乡愁 

乡贤为美丽文明村居添力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中华民族自古就有浓厚的寻根意识和家国情怀,乡贤、乡愁植根乡土,是凝聚乡村社会的文化基因,是乡村的精神灵魂,蕴含着推动乡村振兴、建设美丽文明村居的巨大力量。

在桂城叠北社区就有这样一位乡贤,他从十几岁开始迷上搜集史料,退休后开始编修村史乡志,如今年过八旬的他主编了《叠滘乡志》、《潭头村志》、《茶基村志》、《庆云村志》等多部村史乡志以及多部族谱,共约160多万字,详细记载了叠滘这片岭南水乡的历史变迁、风土人情。他叫孔树。

如今,坐在谭头村村口,孔树还记得那些小时候帮助过他的邻里,记得这里一点一滴的变化,“我能做的不多,就是想尽自己的力量把叠滘的故事收集起来,传承下去。”正是这种感恩的心和保育文化的使命感,让孔树一直把编写乡志当作是自己的使命,用笔尖记下了叠滘发展的一个个历史时刻。

时至今天,孔树还没有中断自己的工作,他还有一个梦想,就是筹建一所博物馆,通过博物馆展示很多不为人知的历史文化,更重要的是想通过这个平台,让中国传统的文化、叠滘的故事可以传承下去,不要让它随时代的变迁而消失。

受孔树老伯感染,近年来,村中年轻人也参与到历史文化记载工作中来。叠北社区澳边村的年轻人杨荣湛就是典型代表。目前,杨荣湛正在主编一本名为《叠滘龙船》的史料。

乡愁是什么?也许就是乡贤孔树笔下的《叠滘乡志》,也许是乡贤何裕泉捐出的800多平方米土地。

2017年,九江镇水南社区莘深公园启动改造建设,水南社区乡贤、佛山市南海NO.1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何裕泉了解到家乡启动美丽文明村居建设后,主动表示要将名下的800多平方米土地拿出来支持村里建公园。如今,在莘深公园旁边,新增一处村史馆读书驿站,为村民提供文化服务,何裕泉捐地的故事在当地成为佳话。

在狮山镇,颜峰社区也通过链接资源,打造“书香颜峰”品牌,不仅与“一门八进士”的村史佳话一脉相承,更为乡亲们树立了“乡贤”示范榜样,他们正在努力培育一批乡贤参与村居建设,让乡贤的“金点子”也在村里落地生根。

国务院参事、著名作家冯骥才说:“村落不是一个人的家园,它是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保护传统村落,留住的不是个人的‘乡愁’,而是整个中华民族的‘乡愁’。”

大沥凤池社区举行“家庭三亮”道德选树系列活动,嘉许“最美家风”等获得者。(资料图片)

如今,南海在大力建设美丽文明村居,催生了一批主题鲜明、魅力独具的特色村居,这些村居环境优美,乡风淳朴,不仅“留住了乡愁”,还“看得见发展”,其背后正是南海探索出的以文明力量推动城乡融合的可持续发展路径。

记者观察 

一阵阵文明新风在各村居兴起

初秋,南海大地到处清爽宜人,洋溢着收获的喜悦。在文明乡风的滋润下,这里正在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2017年,按照全市部署,南海区将九江烟南村、西樵松塘村、丹灶仙岗村、里水赤山村等30个村居纳入美丽文明村居建设示范点,这些示范点中,大部分村居都承载着岭南文化的底蕴和魅力,比如九江烟桥村、丹灶仙岗村、里水赤山村等,都是历史底蕴深厚,传统文化资源丰富的村居。

此后,搭建平台寻访村中好人好事,传递正能量;制定村规民约令村民形成良好生活风气,激励乡贤参与美丽文明村居建设……一阵阵文明新风气正在各个镇街、村居兴起。

“我这村屋住起来比别墅还舒服。”西樵百西村78岁的李伯家住公园旁,如今他每天一出门就是宜人景色,每年还能拿到几千元的分红,李伯感到很满足。十多年来,百西经济和环境齐飞,人均分红上涨15倍,靠的就是村民齐心、向上向善。

如今,走在南海的乡村,一位位乡贤人物激励村民奋进,一处处乡愁印记温暖人心。这一头,在九江烟桥村有着百年历史的“国事榕”下,“正道讲堂”里,讲解员正以“一树成林”“树头九棵”的故事为背景,再现先辈心系家国大事的场景,弘扬载道健康向上的爱国情怀和敬业奉献的精神。另一头,75岁的老人邵钜熙为“盐步老龙”多方奔走,经过多年努力,他最终整理出了约3000字的《盐步老龙简介》和7000字的《盐步老龙的故事》。

他们的故事擦亮美丽文明村居的乡愁底色,让人们记得住乡愁、体味到诗意,南海的乡愁情怀经过一代代的传承,正在这片沃土上开出灿烂的花朵。

文/珠江时报记者 肖莎莎 罗炽娴

来源:珠江时报 编辑:王景珍

分享到:

2019-10-18 09:01:02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发表
评论不能为空!
最新评论
加载更多
该评论已关闭!

选择举报类型

营销广告
淫秽色情
恶意攻击谩骂
其他
提交
取消

实名认证

提醒您:

应国家法律要求,使用互联网服务需完成实名验证。为保障您账号的正常使用,请尽快完成手机验证,感谢您的理解和支持!

看点新闻

更多

推荐视频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