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炳豪:专注唢呐制作 63年让南海唢呐响彻全国 | 南海影响力·年度十大人物候选⒂

林炳豪用匠心打磨唢呐制作技艺,被评为“2018年中国民族乐器十大制作师”。

说起平洲工艺,大家都会想到玉器加工。你可曾知道,平洲的唢呐制作技艺同样享誉全国?在上世纪90年代,平洲人林炳豪生产的林氏唢呐畅销东北、陕西、甘肃等地区,销量一度占据东北三省市场的90%以上份额。

林氏唢呐何以畅销?这离不开林炳豪坚持多年的匠心打造。开料、开膛、车节位、钻音孔……一根小小的唢呐杆,从选料到完成制作需要经过10多道工序,除去风干环节全程耗时1天。

“别看制作时间不长,要熟练掌握这门手艺起码要10年以上。”林炳豪说,其中,开膛作为唢呐制作的“关键一笔”,从学会到学好最少六七年。所谓开膛,就是把一根根实心木条钻空,使其变成一条条中空的锥形管。锥形管内壁光滑程度、厚薄均衡程度是决定唢呐音色音准的关键。

林炳豪。

目前,市面上常见的唢呐管壁厚度多为2到3毫米。这意味着手艺人在开膛时必须把握好力度,稍有不慎就会导致管壁厚薄不一甚至直接“爆开”,一旦“爆开”就意味着前功尽弃。

管壁如此“讲究”,选用木料自然不能马虎。“每种木材都有自己的‘脾气’,熟悉不同木材的‘脾气’,才能做好不同材质的唢呐。”林炳豪介绍,比如黑檀木质地硬,用砂纸打磨了几圈也薄不了一毫米;白木则完全相反,用指甲一掐都会留下痕迹。

林炳豪深知仅掌握这些还远远不够。因为传统的开膛技艺是纯手工、不借助任何机械设备,光是开膛就要磨上两三天。“这样的制作效率怎么可能提高生产效率呢?”带着这样的想法,林炳豪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尝试自主研发。

在不断钻研的过程中,林炳豪研制了一套完整的开膛刀。有了这套开膛“神器”,结合机械设备辅助开膛,这道工序的耗时由原来的3天变成半个小时,生产效率显著提升。林炳豪说,更重要的是,设备更新大大提升了唢呐的音准,改变了传统工艺的弊端。

63年的技术打磨、63年的设备改良,让林炳豪成为一名优秀的唢呐制作手艺人。他的坚持与努力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认可。尤其是2019年,林氏唢呐收获各方赞誉。今年3月,林炳豪被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乐器改革专业委员会评为“2018年中国民族乐器十大制作师”;4月获命名为“南海大城工匠”;4月唢呐制作技艺入选佛山市南海区第六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9月,唢呐制作技艺入选佛山市第七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11月,获颁“南海大城工匠工作室”牌匾。

文/图 珠江时报记者 周钊泷

点击下方图片为他投票吧~▽▽▽

e637ef4b6f6f4eec972f0399e663b6f5.jpg

来源:珠江时报 编辑:王景珍

分享到:

2019-12-26 15:55:41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发表
评论不能为空!
最新评论
加载更多
该评论已关闭!

选择举报类型

营销广告
淫秽色情
恶意攻击谩骂
其他
提交
取消

实名认证

提醒您:

应国家法律要求,使用互联网服务需完成实名验证。为保障您账号的正常使用,请尽快完成手机验证,感谢您的理解和支持!

看点新闻

更多

推荐视频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