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清障车第一生产商粤海身藏南海,拥有25项国家专利技术

南方日报 2017-10-13 08:49

 

驱车行驶在佛山市南海区九江镇龙高路上,路旁“广东粤海汽车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粤海汽车”)的广告牌清晰可见。每天,一辆辆清障车“走下”粤海汽车的生产线,沿着龙高路驶向大江南北,奔赴道路抢险的第一现场。

“在国内,每销售出3辆清障车,就有1辆诞生于粤海汽车。”谈起粤海汽车的行业地位,粤海汽车常务副总经理彭铭雄充满自信。“目前我们已是国内清障车第一生产商,技术水平行业领先。”

一组数据予以佐证,今年1至5月,粤海汽车销量实现812辆,同比增长8.6%,位居全国清障车企业之首,占整个市场约20%份额。

“现在,我们正与国内某知名保险公司洽谈合作,尝试绕过中间分包环节,直接为保险公司提供清障车,这也是行业的新趋势。”彭铭雄说。

 

“小河”中的“大鱼”创始之初即对标世界先进

说起清障车,并非人人都熟悉。但每逢交通事故,便到了道路清障车“大显身手”的时候。

目前,我国清障车市场容量并不大。数据显示,2015年全国清障车的总销售量为5549辆。正因如此,有人将清障车市场比喻为一条“小河”,而粤海汽车就是这条小河中的“大鱼”。

事实上,粤海汽车的前身是九江进口汽车维修中心。“1994年,清华大学一位美籍华人教授建议我们改为生产清障车,他认为这个行业大有可为。”粤海汽车副总经理何品良回忆称,彼时中国的清障车很简陋,“就相当于在一辆货车上搭一个架子,用一个轱辘手动将汽车前部吊起来,然后拖走就完事了。”

说粤海汽车是“大鱼”,并非仅凭市场占有率一个数字判断。它的技术研发能力在国内同行处于领先地位,使粤海汽车这条“大鱼”更有些“强鱼”的味道。

何品良说,从公司创始之初,就决定借鉴学习美国技术。“向全世界清障车生产水平最高的国家学习,起点也会更高。”

从1998年开始,我国开始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粤海汽车的道路清障车正好从这一年起投放市场。

赶上清障车发展黄金时期的粤海汽车,从生产伊始就引进了一套以美国技术为主的国外专用设计软件,不断消化和吸收国外最先进的清障车设计和生产技术,研制和开发出适应我国公路特点的高标准清障车。

 

“小窍门”藏有“大奥秘”8000次试验摸清金属“脾性”

然而,经过几年的使用,“洋产品”在中国的“水土不服”逐渐显现。

原来,国内企业生产清障车时,底盘品牌一般由客户指定,清障车企业主要生产上装部分。

“在国际上,上装的重量起码超过2.3吨,其中仅平板就有510多公斤。如果平板的重量加大,在限重一定的情况下,车的装载量就会减少。因此,我们必须在不改变平板强度的前提下,尽量减轻其重量。”何品良说。

面对这种情形,粤海汽车开始构思适合中国市场的清障车,并自主研发出一款凹陷式平板。“这样一来,平板由原来的510多公斤变成410公斤,减重20%。”何品良说。

一款新品上市,行内很快就会出现仿冒品,这让彭铭雄和何品良有些哭笑不得。

“现在,有些同行也会模仿这种凹陷设计,但大多是‘抄了样子,没抄到工艺’。他们不知道我们的小窍门。”彭铭雄介绍称,这款凹陷平板,并不单纯靠模具压制成型。

生产过程中,生产线会对平板进行拉延处理。根据材料力学的原理,拉延过的平板,其金属内部的晶体结构发生改变,导致金属的强度和刚度也发生改变,因此平板的承重能力也会大大提升。

从设计方案到产品成型,前后耗时约8个月。其中,粤海汽车的研发团队反复试验超8000次,只为摸清金属的“脾性”。

“金属材料最麻烦的就是金属疲劳。虽然国家标准只要求试验500次,但金属疲劳要显露出来需要3000次。”何品良坦言,当时第一批成品在试验2000次后,出现裂纹、变形,只能调整后重来。就这样,一直重复到第三批成品,终于符合质量要求。

“早年,我们仿制美国产品,两年内平板就会损坏。而我们研发的这款产品使用寿命长达10年。”何品良说。

 

从引入技术到自主研发产品远销20个国家及地区

目前,粤海汽车拥有国内外最齐全品种,载重量从2—60吨共150多个品种。每卖出3辆清障车,就有1辆诞生于粤海汽车的生产车间。“去年,公司销量实现2300多辆,比前年增加了700多辆。”彭铭雄说。

经过多年的发展,粤海汽车已从最初借鉴学习美国技术,演变为国内行业技术的引领者,是国家清障车行业标准的起草与修订主笔单位。

如今,粤海汽车已拥有25项国家专利技术,每年科研投入经费占销售额比重约3.5%。公司产品更远销美国、加拿大、日本等近20个国家和地区。

事实上,清障车是一种定制化程度较高的产品。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提出客户满意的方案?何品良认为,除了过硬的专业技术和丰富的实战积累,研发人员需要扎根市场,想客户之所想。他坦言,为了调研市场需求,最多的时候一个月需要出差四五次,有时经常要当天来回。

此外,模块化生产是粤海汽车提升生产效率、保证产品品质的重要一环。“我们把清障车的上装分成起吊、托举、拖曳、液压等若干部分,根据用户的要求进行选装。然后要做的就是上上螺栓。”何品良说。

这种模块化生产,有效增强了粤海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的能力,大大缩短了整车的生产时间,提升了产品品质的稳定性。

在何品良看来,粤海汽车的产品成功征服“挑剔”的日本客户,是对企业生产技术与品质的一大认可。

“日本客户十分吹毛求疵。验货时,他们闭着眼在车内工具箱摸。如果手被割破了,他们就认为你的产品不合格。”在这种情况下,何品良的“作品”最终征服了日本市场。在他看来,产品打入日本市场,图的不仅是销量,更多是对自身品质的追求。

 

■记者手记

“一旦进入行业就不见异思迁”

“隐形冠军”概念由德国管理大师赫尔曼·西蒙首先提出,指的是一大批中小企业在某些细分的行业领域可以做到全球领先,却不被外人所知,称得上是“隐形冠军”。

若将这一概念套用于粤海汽车上,倒也十分妥帖。

这家位于九江镇的企业,看上去其貌不扬,却已引领国内清障车行业多年。

在采访中,彭铭雄调侃道:“虽然粤海汽车位于九江镇,但很有可能九江人并不清楚粤海汽车在生产什么。我回来接手的时候,都有想过公司从事的行业是不是有些过时了。”

这种陌生感的产生,很大程度源于清障车应用场景的特殊性。事实上,我国清障车市场的“蛋糕”并不大,2015年的销量不到6000辆。

即便如此,粤海汽车并未涉足金融、房地产等行业赚快钱,而是选择坚守本业、持续创新。在几次采访中,彭铭雄直言:“一旦进入了这个行业,我们就不想见异思迁。专注做好本业才是粤海汽车追求的目标。”

如今,清障车行业内“山寨”企业兴起,“我们推出一款新品不久,很快就会在市场上看到‘山寨’品。”每每说到此处,彭铭雄有点无奈,“总是被人模仿,或许也是我们研发能力强的一种表现吧。”

面对这种情况,粤海汽车一方面选择持续创新,提前五年构思新一代产品;另一方面,企业更为注重产品质量、售后服务,以此提升自身市场竞争力。按彭铭雄的话来说,在市面上,粤海汽车的二手车都很抢手,这就是产品质量的一大证明。

近年来,“隐形冠军”一词受到社会各界热议。对一直专注细分行业的企业而言,这无疑是一种激励。

 

■企业金句

“一旦进入了这个行业,我们就不想见异思迁。专注做好本业才是粤海汽车追求的目标。

——广东粤海汽车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彭铭雄

 

【记者】南方日报记者 王芃琹 王诗琪 叶洁纯

来源:珠江时报

分享到:

2020-07-23 16:29:31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发表
评论不能为空!
最新评论
加载更多
该评论已关闭!

选择举报类型

营销广告
淫秽色情
恶意攻击谩骂
其他
提交
取消

实名认证

提醒您:

应国家法律要求,使用互联网服务需完成实名验证。为保障您账号的正常使用,请尽快完成手机验证,感谢您的理解和支持!

看点新闻

更多

推荐视频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