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下番石榴 结出“脱贫果”

经过4年发展,大沥镇对口扶贫罗定市4个村的贫困户全部脱贫.

 

连片的番石榴地里,说笑声偶尔响起。透过繁茂的叶隙,能看到的除了番石榴外,还有村民谭碧玉的笑脸。临近中午,天开始下雨,刚刚辛勤采摘番石榴的村民开始收拾工具,有说有笑地结伴回家。

这是大沥镇对口扶贫的罗定市生江镇榃兵村番石榴种植基地,在此劳作的都是村里的贫困户。130亩的番石榴成为榃兵村的“脱贫果”,不仅让大家工作时充满欢乐,还为榃兵村带来了越来越好的生活。

因地制宜 带动村民发展特色产业

2017年,榃兵村利用200多万元扶贫资金,集约130亩土地建设的番石榴扶贫种植基地投入运营,种植红肉、白肉珍珠番石榴。同时,扶贫干部发动村里的贫困户,组建种养专业合作社,然后购买果苗、化肥、农药等物料,并请来专家指导种植工作,正式发展番石榴产业。

“土豆!”“玉米!”最初,扶贫组提出要发展种植产业,咨询了不少村干部和村民的意见,大家七嘴八舌,纷纷说出想种植的农作物,却都是围绕饭桌上的主食。

彼时,榃兵村有村民种植少量番石榴,品相不错。于是有人提出种植番石榴。“这里的水土没问题,而且那番石榴吃着口感更好,四季都有果收……”几经周折,结合当地水土、产销链、可持续性等方面的调研,番石榴被选定了。

如今,130亩的番石榴,长势喜人,硕果累累。站上旁边种黄皮的小山坡,俯瞰番石榴种植基地,“白色”的番石榴挂满枝头。

实际上,无论是红肉还是白肉,番石榴外表都是青绿色的,远处看见一片白,其实是白色的水果网袋,每一点“白”,都意味着一个番石榴即将长成。走近,拨开茂密的番石榴枝叶,青绿透过网眼映入眼帘,而无数青绿的背后,是一张张乐呵呵的笑脸。

产业脱贫 一项产业带来三重收入

“长得真好!”大沥对口帮扶罗定工作组成员、榃兵村第一书记张志忠眼看雨势不大,并不急着赶回村委会,而是摘下一个成熟的番石榴,拆开水果网袋,观察番石榴外表,发现其外表干净,表皮生长得也光滑无暇,微笑着连声称好。

“尝一下,这是白肉的,估计你没吃过这种口感的。”张志忠向记者递来刚刚摘下的番石榴。番石榴刚一入口,一股爽脆的感觉袭来,这种口感,在佛山市面上比较少有。“吃着是不是很特别?喜欢就买几箱回去,这不是简单的买,钱都是统筹后直接分配进贫困户‘钱袋子’的,买了就算是消费扶贫!”张志忠自信地推介着这些番石榴。

据介绍,榃兵村番石榴扶贫种植基地由村中贫困户参与番石榴的种植和管理,由于种植基地远离工业污染,阳光充足,雨水丰沛,加上土质、气候都十分适合番石榴生长,所以榃兵村种植出来的番石榴特别爽脆清甜。经过三年的精耕细作,果肉质感及甜度深受消费者喜爱,这130亩番石榴树,也结出了榃兵村的“脱贫果”。

“脱贫果”的名字,是村民先喊起来的。因为光是番石榴种植基地这一项目,就能为榃兵村贫困户带来三重收入。

“之前都是我丈夫一个人出外打工,全家6口人靠他的工资支撑,考虑到要照顾3个小孩和1个老人,我也很难出去打工。”37岁的谭碧玉一直想为家里带来多点收入,但苦于无法抽身,家庭收入一直相对较低。

由于番石榴一年四季都挂果,除了持续增加贫困户的收入,也为他们提供了稳定的劳动岗位。谭碧玉得知消息后,马上报名到番石榴种植基地工作。“每天开工,我个人就能收到60元工资,有时有奖金,再额外多30元呢!”就这样,谭碧玉既能在家门口打工增加收入,也能留在家里照顾家人,谭碧玉笑着直呼“一举两得”。

自番石榴种植基地开始规模化种植以来,田租、番石榴销售收入、工资等纷纷进入贫困户的“钱袋子”。今年,谭碧玉家里购置了冰箱、彩电等家电,生活水平一年一年往上走。

帮扶4年 村民收入稳定增长

谭碧玉一家并不是个例,对口扶贫以来,当地的村民收入从与脱贫线存在较大距离,到2019年底超越脱贫线,广袤肥沃的土地上,留下了无数扶贫干部的汗水,一个个“脱贫果”成为了扶贫干部的智慧结晶。

张志忠介绍,经过三年种植,目前番石榴树越长越大,产业基地收成也越来越可观,今年预计为贫困户带来十多万元的收入,再往后的第四、五年产量将更高,届时收入也会更高。

截至2019年12月,该村番石榴种植产业共投入扶贫资金约200万元,每年为榃兵村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50多个,2016年~2019年为贫困户增收已超过15万元。

而其他的3个村,也因地制宜,发展各自的特色产业——里午村的黄皮、新民村的黑山羊、康任村的辣椒。这些重点产业,正以喜人的姿态,悄然为贫困户生活带来改变。今年,全部贫困户都已脱贫摘帽。以里午村为例,2016年以前,村民人均年收入约5000元,在大沥镇对口帮扶下,产业、就业扶贫工作成效显著。至2019年底,村民人均年收入已跃升至13000多元。

衡量脱贫的重要指标是收入,而产业兴旺是为村民增加收入的最有力保障。产业扶贫是增强贫困地区造血功能、帮助群众就地就业的长远之计。对口帮扶4年来,大沥以项目为支点,不断带动罗定对口帮扶村当地群众增收致富。

“不愁卖”是村民们经常挂在嘴上的一句话,正是有了扶贫干部的殚精竭虑,寻找合作公司长期收购农产品,为村民发展产业铺平前路,才有大家对产业发展有更高期待。扶贫干部们也积极发展“以购代捐”,将优质的农产品带回佛山,让两地实现互利互惠。这几年,村民的思想从“种田养活一家就行”,发展到“要认真种好,外面的人都喜欢我们的产品”转变。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

文/图珠江时报记者 吴志恒 通讯员 刘成

来源:珠江时报

分享到:

2020-08-07 10:07:11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发表
评论不能为空!
最新评论
加载更多
该评论已关闭!

选择举报类型

营销广告
淫秽色情
恶意攻击谩骂
其他
提交
取消

实名认证

提醒您:

应国家法律要求,使用互联网服务需完成实名验证。为保障您账号的正常使用,请尽快完成手机验证,感谢您的理解和支持!

看点新闻

更多

推荐视频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