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报过大年 | 年味儿,真的变淡了吗?

年味儿并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它是每个人心中的一种感觉。随着时代发展,年味儿有了新的内涵。

9fd97683c32a4f348d21f63d9857bb5c.jpg

年味儿是啥?1000个人会有1000种说法。老人会说,贴春联、年夜饭;中年人会说,大扫除、买年货;小孩会说,压岁钱、没作业……

年味儿并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它是每个人心中的一种感觉。因为过年,对中国人来说有着特殊的意义。过年,意味着辞旧迎新,新的一年要重新出发;意味着成长一岁,要变得更加成熟,承担起更多的责任。

但也有人说,现在的年味儿越来越淡了。城市林立的高楼间,找不到小时候那种大家见面相互拜年的场景;日益丰富的物质生活让大家对过年的期望值逐渐减少。

那年味儿真的变淡了吗?其实不然,只不过随着时代发展,年味儿有了新的内涵。

年味儿是一种期待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炸豆腐,二十六炖羊肉,二十七杀只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中国人的认知里,农历过了腊月,就要开始准备过年。过了小年,那就是开始过年。

“这句谚语小时候经常听到,家人们也是从进入腊月开始忙。”在北京某事业单位工作的“90后”小杨回忆着小时候过年的情景,“那会儿最高兴的事就是跟着爸妈去买东西,新衣服、糖果、干果等,看到什么我都想要。”除夕当天,小杨还和父母一起挂灯笼,贴对联,把在腊月里买的糖果干果摆放好,“贴对联的时候碰到邻居,还要相互拜个年。每个人都喜气洋洋,从小区到各家,张灯结彩,浓浓的年味儿扑面而来。”小杨说。

工作之后,小杨只有到除夕时才能回到家,就很少参与这些过年的准备活动了。而且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小杨小时候最喜爱的糖果、干果,也变得稀松平常。

过年,其实是很有仪式感的一件事情。“80后”的靳戈为记者细数着在他记忆中过年期间的活动,比如除夕跟着爷爷去洗澡,初一去奶奶家,初一下午跟朋友逛公园,初二去姥姥家,初三初四串亲戚,初五在家迎亲戚,初六参加父母的朋友聚会,初七短暂休整。“每一天都有约定俗成的活动,虽然忙碌,但是年味儿就在其中。”靳戈说。

靳戈表示,谈论年味儿,其实都是和过去作对比。与其说年味儿是一种氛围,不如说年味儿是一种对过年的期待,就是过年能给大家带来什么。

不同的年味儿都珍贵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记忆,年味儿也一样,每一代人对年味儿都有着各自的理解。同样,不同的地域,城市与乡村,对年味儿也有着不一样的诠释。

王师傅是河南周口人,从2010年来到广州开出租车,“孩子小的时候,就在广州过年;现在一般都是回老家过年。”

在广州和周口过年必然是不一样的感觉,“最大的不同就是在广州不能放鞭炮。”王师傅说。

不能燃放烟花爆竹的规定现在逐渐从一线城市向其他城市延伸,但在广大县城和村镇,过年放鞭炮依然是最好的辞旧迎新方式。“爆竹声中一岁除嘛。”王师傅用一句古诗点出了城乡间年味儿的不同。

中国人的春节记忆里,压岁钱一定不会缺席。除夕零点一过,孩子们就会给长辈磕头拜年,长辈们会把压岁钱装进红包给孩子。压岁钱在中国的民俗文化中寓意辟邪驱鬼,保佑平安。因为人们认为小孩容易受鬼祟的侵害,所以用压岁钱压祟驱邪。

小巩已经是大学生了,但因为还在上学,家人还当她是小孩子,还要给她压岁钱。“从小到大,一到过年,最盼的就是这个。”小巩笑着说。

过去有些亲戚因为住得远,过年见不到,压岁钱自然也就无法收到。但是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将这种限制彻底打破。现在即使身处国外,只要用手机一点,压岁钱就可以发给孩子。

“现在微信发红包、抢红包成了过年必备,家人群、朋友群都在发红包,抢到的红包有零有整,无论金额大小,大家都很开心。但不管怎样,总是过年的感觉。”小杨说。

过年要购买年货,传统的大商场、大超市熙熙攘攘,结账就要排大队。而现在,越来越多的人转向电商。从家电到衣服,从生鲜到零食,电商包罗万象。同时,各大电商平台推出年货节,大力度补贴,网购年货也成了新年味儿的一种。

年味儿的变与不变

在采访中,大家都表示,年味儿逐渐在变淡。那年味儿真的是变淡了吗?这需要辩证地看。

在经济条件较差的时候,过年是大家对好生活的一种期盼。因为能够穿新衣、吃美食,小孩子还有一笔可以支配的压岁钱。随着经济条件变好,这些原本属于过年的期盼,在平时也触手可及。从物质角度来看,年味儿是在变淡。

以往一说过年,热闹、喜庆就在脑海中蹦出。时代在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安静,希望只是能够和家人度过春节假期,可以好好休息。所以,旅游过年成了越来越多家庭的选择。趁着景区人少,和家人在旅行中一起过年,既有团圆的意义,也放松了自己的身心。

“大家对过年的期待越来越个性化和多样化,满足期待的难度也就越来越大。一成不变的过年形式,越来越难以满足大家对过年的期待。”靳戈分析道。

但是,年味儿中精神和文化上的意义一直没有变淡。年夜饭,虽然吃的平常都有,但依然是一家人全年最重要的一顿饭,要认真准备。楼房林立,每家每户还是要挂灯笼和彩灯,只不过从过去的门口换到了阳台。该拜的年依然要拜,想要串的亲戚还会去串……

“总不在老家,偶尔回去也没时间,就指着过年几天聚聚。”王师傅的话道出了许多人的心声。尤其是在城市工作的年轻人,平时忙于奋斗,疏于与朋友走动,过年的假期正好弥补了这个遗憾。

(人民日报)

来源:珠江时报 编辑:王景珍

分享到:

2021-02-16 07:59:59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发表
评论不能为空!
最新评论
加载更多
该评论已关闭!

选择举报类型

营销广告
淫秽色情
恶意攻击谩骂
其他
提交
取消

实名认证

提醒您:

应国家法律要求,使用互联网服务需完成实名验证。为保障您账号的正常使用,请尽快完成手机验证,感谢您的理解和支持!

看点新闻

更多

推荐视频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