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站式”服务残疾人的南海“康园模式”

社区康园中心在镇街全覆盖,实现“帮扶一个残疾人,助力一个家”

每天8时,家住里水的阿京(化名),一吃完早餐就迫不及待赶到里水镇社区康园中心,打开康园各功能室的门,并将窗户逐个推开通风;到了15时50分,他准时将门窗关好,认真巡查一遍才离开。

这项看似简单的工作,对于患有智力残障的阿京来说,仍是非常难得的“责任与担当”。三年前,他不愿走出家门,三年后,他参与工作并为他人提供服务,温暖着大家。他的改变,正是得益于南海社区康园中心开展特色康复服务模式之一。

2009年起,南海启动社区康园中心建设。目前,全区7个镇(街道)共建成10间社区康园中心,以“帮扶一个人,助力一个家”为社会责任,在家门口为残疾人提供托养、康复、就业、休闲“一站式”服务,形成独具南海特色的社区康园网络,满足残疾人就近享受康复救助政策的需求。

里水镇残疾人关爱服务中心开展残疾人绘画学习活动。

近日,南海区区长王勇调研里水镇社区康园中心,对残障人士服务工作高度认可,认为该项工作有效帮助基层弱势群体,推动社会和谐发展。

南海社区康园中心如何“帮扶一个残疾人,助力一个家”呢?日前,记者来到南海社区康园中心走访发现,这个残疾人的“家”是集综合跟踪、政策帮扶、工疗康复、日间照料、文化活动、就业促进等一体的残疾人生活乐园,以爱温暖残疾人的心。

覆盖镇街

“一站式”跟踪服务残疾人

在同一片天空下,过一样的生活,这是大部分残疾人的梦想。

上周末,趁着节假日,里水镇社区康园中心主任张敏志来到金利社区智力残障人士阿荣(化名)家中走访慰问,并送上慰问品,阿荣一家连声道谢。

阿荣的家不大,屋内昏暗不通风,墙壁发黄发黑,杂物堆积,一张小桌子上堆满十多袋药物。由于20多年前的一场车祸,家中“顶梁柱”阿荣患上智力残障,日常衣食住行、高昂的医药费、小孩的学业费用等生活支出,都只能靠政府补贴勉强维持。

说起当时家里的处境,阿荣80多岁的母亲眼眶内充盈着泪水:“每隔几天就把捡来的废旧纸箱卖掉,多少也能帮补下家用。”

四年前,南海民政局得知阿荣一家的情况后,里水镇社区康园中心将此定为残障人士重点个案服务项目,提供了“一站式”服务:在生活硬件方面,中心为阿荣家添置了一套饭桌椅子;在健康监测方面,中心社工通过电访和走访督促阿荣戒烟戒酒,以减少癫痫发作;在促进就业方面,中心帮助阿荣参加汽车美容等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其就业能力。

这些年来,每次走访结束前,阿荣母亲都坚持送张敏志到巷口,还拉着她的手反复说:“感谢政府的关照!”阿荣一家对生活保持着乐观积极的态度,因为他们坚信,在政府的关怀下,生活一定会变得越来越好。

阿荣只是众多受惠残障人之一。近年来,里水镇社区康园中心面向全镇残障人士及其家属,提供集工疗、娱疗、培训、康复、政策咨询、就业推荐、心理疏导等服务功能于一体的残障人士综合服务,给残疾人“家”一般的温暖。

如今,像里水镇社区康园中心这样的“残疾人之家”,南海7个镇(街道)共建成10间社区康园中心,其中里水镇2间,狮山镇3间,其余镇(街道)各1间。

 

残障人士参加小儿推拿保健指导技能培训班。

以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为目标,根据《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残疾人小康进程的实施意见》要求,南海区积极落实省、市有关残疾人托养服务工作要求,根据全区近2万名持证残疾人的日常生活及工作所需,通过课程训练、现场模拟等方式,训练残疾人的社交技能。通过系统训练,大部分学员能自主搭乘公交车到社区康园中心。

一站式服务不仅针对残疾人,对于残疾人的家属,社区康园中心还提供政策宣传,降低家属对残障情况的焦虑,避免家属因缺失科学知识而做出有误行为。同时,“康园”不定期举办家属支援小组活动,一方面搭建同路人的支援平台,让家属之间分享教育经验;另一方面通过传授减压技能,让家属放松紧张情绪,增进亲子间交流。

在南海区残疾人联合会副理事长谭锐坚看来,残疾人和健全人一起构成了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人类多样性的体现。在南海“康园”里,越来越多残疾人得到康复、教育、就业的机会,贫困残疾人和重度残疾人得到了政府的专项补贴,让他们感受到更多的平等和尊重。

量体裁衣

打造残疾人服务“大格局”

就业是残疾人最大的保障,是能够从根本上改变残疾人生活现状的有效途径,也是社会稳定和发展的必要前提,更是南海残疾人事业的重中之重。

对于残疾人而言,融合就业不仅是他们谋生的手段,还是赢得他人尊重、体现社会价值、确立平等地位的重要途径;对于社会而言,安排残疾人就业,不仅可以创造劳动价值,也是营造和谐企业文化和社会文化的重要措施。

残障人士在志愿者的指导下学习藤编。

基于这种认识,南海各镇街社区康园中心量体裁衣,打造了各具特色的残疾人服务“大格局”。

狮山镇罗村社区康园中心建立“1+1+N”的就业服务支持系统,“1”是以社区康园中心为1个服务中心,在社区康园中心设立站内初阶和中阶技能训练,比如手工装配、农耕、清洁等;第二个“1”是1个岗位资源库,覆盖16岁至50岁残障人士,提供就业能力评估,收集就业岗位信息,建立岗位信息库,对接残疾人与企业岗位匹配工作;“N”则为n个过渡实训基地,依托社区康园中心,运用社会资产理论,采用“抱团发展方式”,开设“乐安花灯工艺小组”“展能清洁队”“展能集优销售训练小组”,以“社工+就业辅导员+企业技师”联合跟进的形式,帮助残疾人增加劳动收入。

西樵镇残疾人社区康园中心通过链接附近的厂商,为残疾人提供加工产品,让残疾人在加工中获得职业能力的成长,增加收入的同时减轻家庭负担。目前,合作的爱心工场厂商超过7间,涵盖五金钥匙扣、卫生用品、电子用品、儿童玩具等加工产品超过25种。

里水镇社区康园中心深化“一带一做”支持性就业模式,与佛山市南海明慧玩具有限公司合作,通过“抱团就业”的方式,推动残疾人成功就业。自2019年至今,已有13名残疾人成功就业,其中12名残疾人稳定就业至今。

桂城街道社区康园中心链接了数家爱心企业资源,爱心企业带来了螺丝和玩具等产品供残疾人进行加工,残疾人通过加工产品获得相应的报酬,进而让残疾人有了继续参与工疗的动力。

狮山镇小塘社区康园中心开发自营产品,让残疾人发挥各自优势,加工和制作了丰富多样的产品,包括马赛克产品、衍纸产品、软陶产品、装饰画产品、手绘产品、原创手袋产品、手工印刷环保袋等。

为进一步提升南海区残疾人社区康园中心服务能力和水平,全面提升社区康园中心服务的规范性、合理性,2021年,南海出台了《佛山市南海区残疾人社区康园中心建设运营补助实施办法》,全面引入第三方康园督导评估服务,在专业层面进一步提升各康园中心的运营水平,进而保障全面实施“社区康园网络”品牌连锁化战略。

谭锐坚表示,接下来,南海区残联将打造“一镇一特色,一园一品牌”,以里水镇社区康园中心为服务示范,通过培育孵化,逐步辐射引领其他镇街康园中心的发展,同时导入更多的优秀资源和服务项目,进一步推动南海社区康园中心平衡发展。

特写

链接爱心企业他们“抱团就业”

逢周一至周六,精神残障人员阿华(化名)都会乘坐公交车到佛山市南海明慧玩具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明慧公司”)上班,完成纸皮箱包装等简易工作。从装箱到包装,再到运送,阿华和其余十多名残障人士在车间流水线上默契分工、熟练操作,让一箱箱玩具顺利“诞生”。

20多年前,阿华因工作压力大等原因患上精神疾病,尽管通过治疗和药物控制,阿华仍然整天窝在家中,不敢出去,很少与外界接触。

“那时有惰性。”阿华直言,终日在家的生活过久了,自然更加不愿走向社会。在社工及家人的帮助下,他先加入康园中心做些简单手工,后来进入了明慧公司工作。

走出去后,阿华收获了友谊,朋友们不时会到阿华家中拜访;阿华还收获了社会技能,他在明慧公司担任组长,协助其他残障人士称量计件、适应工作,锻炼了统筹力和执行力;当然最重要的是思想行动上的转变,尽管周日是休息日,阿华仍会抽时间帮父母做饭,这让阿华母亲十分欣慰。

“考虑到阿华综合能力较突出,我们推选他为工作小组组长,希望能够引导他多与其他残障人士沟通,提升他的社会适应性。”负责残障人士就业的社工介绍,中心会根据残障人士的能力来安排工作,尽可能发挥他们的长处。“一路以来,政府和社工都给予了我很大帮助,让我从中获益不少。”阿华说,他将继续保持奋进,努力工作,报答社会。

2018年来,里水镇社区康园中心一直与明慧公司保持合作,实施“抱团就业”残障人士就业模式,建立爱心生产线,希望通过提供就业岗位,让残障人士更好融入到社会生活中。目前,里水镇累计推荐32名残障人士就业,其中有26名残障人士已实现稳定就业。2021年12月,明慧公司还获颁“南海区辅助性就业机构”牌匾,这是南海区首个专门面对智力和精神类残障人士设立的辅助性就业机构。

里水镇社区康园中心与明慧公司合作建立爱心生产线,实现残障人士“抱团就业”。

里水镇公共服务办公室副主任杨彦明表示,里水将继续实施残障人士就业跟踪服务项目;发挥明慧公司的示范带动效应,推动更多企业支持残障人士就业;探索关爱驿站的运作模式,切实提升残障人士的就业实践能力;加强宣传力度,让残障人士就业扶持政策家喻户晓;以更优质的助残服务,打造幸福里水。

/图珠江时报记者 戴欢婷 邓施恩 通讯员 杨彦明 张敏志

来源:珠江时报 编辑:婷

分享到:

2022-01-18 10:26:19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发表
评论不能为空!
最新评论
加载更多
该评论已关闭!

选择举报类型

营销广告
淫秽色情
恶意攻击谩骂
其他
提交
取消

实名认证

提醒您:

应国家法律要求,使用互联网服务需完成实名验证。为保障您账号的正常使用,请尽快完成手机验证,感谢您的理解和支持!

看点新闻

更多

推荐视频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