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首批选调生驻村“墩苗记”

两年来与村居“同频共振”,带着知识下基层,用奔跑的脚步书写答卷。

最近,在狮山镇五星社区,村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个年轻的男生穿梭于村社之间,或倾听土地改革“心声”,或督办项目进度,或调解村社邻里纠纷……他就是彭子健,首批到南海村居挂职锻炼的选调生。

和彭子健一样,两年前,根据省、市要求,南海区有计划、分批次,将20名选调生安排到基层一线“墩苗”锻炼。

6月20日,在南海区选调生述职交流会暨基层锻炼期满结业仪式上,不同年龄、不同经历、不同身份的首批选调生动情地分享了与村居“同频共振”的小故事。

在他们的故事里,到基层去,是一种职业选择,更是一种价值追求,一种人生态度。他们的经历也启示着“后浪”:只有多在基层“墩墩苗”,方能汲取丰厚的营养,成长为有战斗力的“南海雄师”。

“最青春”遇上“最基层”

虽然做足了心理准备,但真正步入基层,他们感觉压力很大。

一边是驾轻就熟的专业工作,一边是充满未知的基层,满怀对基层工作的热忱与抱负,选调生王佳雯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后者。

“当时学校推荐了我去参加选调生考试,抱着尝试的心态报了名。”王佳雯回忆说,在当年12月的武汉面试现场,她第一次看见了雪,考试竞争很激烈,对手都是985、211的硕士、博士,她很荣幸成为入围的小部分人。

从繁华的城市来到西樵山边的岭西村,作为城里孩子,她感受到了心理落差。村里全是自建房,没有购物中心,只有零散的小卖部,起初村民见到她,还会悄悄八卦“这是谁,来干嘛,能干嘛”。

起初的一段时间里,不会粤语的王佳雯不知道如何与村民相处沟通。岭西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梁少欢发现这一问题,耐心地指导她:“做群众工作一定是要勤快,手勤,脚也得勤,嘴要甜,脸皮要厚。”

梁少欢的一番话给王佳雯指明了方向。她及时调整心态,重塑了同村民之间的关系。如今,她能熟练地讲粤语,还收获了村民的善意和支持,村民经常邀请她到家里做客。

现实和理想存在落差,这几乎发生在每一个选调生的身上。两年前,第一次来到桂城街道翠颐社区,陈颖怡觉得浑身是劲儿。

然而,基层工作并非陈颖怡想象中那样惊涛骇浪,大多数时间都在做极其平凡而又琐碎的工作。“日常工作是巡楼、检查楼道水管、创文宣传栏制作、社区中心场地布置等,既琐碎,又难有成就感。尤其是面对群众各种诉求,常常因为工作方法欠缺而心生挫败。”陈颖怡说。

在一项项的平凡工作中,陈颖怡不仅得到村民的认可,还结交了不少朋友。在清理楼道垃圾时,她认识了社工、物业和楼长;在商铺日常巡查中,她认识了驻社区的直联团队;在一场场在职党员志愿服务里,她结识了六百多名在职党员志愿者……慢慢地,陈颖怡找了基层工作的方法论:每一项工作最终离不开群众的支持,借助各种不同身份人的力量,才能更好推进基层工作。

20名选调生来自五湖四海,超过一半的人听不懂粤语。南海村民习惯讲本地话,语言交流成了选调生们在日常工作遇到的第一大难题。

选调生黄亚玲清楚地记得,第一次去村里开会的场景,“和村干部开了大概一个小时会,脑子完全是懵的,完全听不懂他们讲话,当时全程抓耳挠腮,心情非常苦闷惆怅。”

为了尽快学会粤语,黄亚玲使出了十八般武艺,看TVB、听粤语歌,主动找同事学粤语,还自编了一套标有粤语拼音的“粤语速成宝典”。现在,黄亚玲基本都能听懂当地话,偶尔还可以说一两句粤语。

选调生短时间内的快速成长,除了他们自身的努力,离不开区委组织部一系列的贴心的举措——入职初期,区委组织部组织选调生参加全区新录用公务员履新培训;针对选调生共性短板,区委组织部设置乡村基层组织建设、集体经济发展等农村实务课程,开设“基层版”粤语培训班,帮助选调生扎根基层。

一有空,南海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潘伟华就与选调生们深入交流,分享人生经验,提出成长建议。在潘伟华看来,对于选调生而言,在基层磨炼的两年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对他们日后的工作有着很大的帮助。

在急难险重任务中扛重活、打硬仗

一线有多磨炼人?活跃在村居,不同经历的人,会有不同的答案。

何振涛选择选调生的理由,最朴素也最直接。父母觉得他的性子沉稳、有主见、善于与人交流,2019年,在父母的鼓励下,90后何振涛义无反顾加入选调生队伍。

何振涛是在城里长大的男孩,在分配到南海区狮山镇狮南村挂职锻炼前,他对村居的认知,基本停留在电视里。临行前,家人们特别叮嘱他:“要在岗位上发光发热,干出一番事业来。”

然而,社区工作非比寻常,每天都是琐碎的村事。上班没几天,何振涛正好赶上了调解工作这个“烫手山芋”。他记得,有一户村民新婚大喜,在村里的酒店设宴请客,之后一家人均出现了疑似食物中毒的现象。双方来到村委会调解,刚一坐下,消费者家属跳上桌子就要动武,“喊破嗓子”拦也拦不住,肢体冲突一触即发,好不容易将双方拉开,社区工作人员也被误伤。

村社如何避免这类“推诿”矛盾?何振涛左思右想后,提议村委通过视频聊天的方式处理调解工作,利用闲置房间分别布置通话设备,从空间上把矛盾双方分隔,这种调解方式既保护了村民,也保护了社区工作人员。

“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同样到桂城街道夏南一社区挂职的选调生余柏毅,刚去就遇上夏南一改造低值厂房和工业地。

余柏毅的直接培养人——夏南一社区党委书记郭铭炽在入村走访时发现,村民不了解政策,对卖地分成方式产生很多疑问,村民经常到村委会问“钱到底什么时候能到账”。书记找到余柏毅,语重心长地说:“村民就争两样东西,一是争口气,二是争分利。”

被社区书记一番话“敲醒”的余柏毅,及时调整心态,走访部门,翻阅政策资料,组织村民开会,解释卖地款拨付流程,缓解了村干部同村民之间的关系。

坚信“办法总比困难多”的彭子健,不懂就问,不会就学,深入调研,顺利撰写了关于村级工业园改造的调研报告,总结出村级工业园发展现状的四大痛点,并提出了“一揽子”解决对策。

村居是选调生成长、成才的“主战场”。为了让选调生在急难险重任务中扛重活、打硬仗,增强解决问题的本领,南海对他们的培养从未停步:制定跟踪培养方案,建立成长档案,打造“积分制”考核……

知民情冷暖,长本领才干

从“初出茅庐”到“羽翼丰满”,他们将在更广阔的天地挥洒热血青春。

走访摸查登记了全村的156个卫生黑点、76间危旧房屋、约200块闲置土地……这是选调生易龙在里水镇鲁岗村挂职期间留下的锻炼“足迹”。然而,这个“成绩”对于易龙来说却来之不易。

刚到村里报到,他连村里有多少个社长都没搞清楚。时间紧,任务重,怎么办?易龙想了个“笨”办法,在每张工作照片标上名字,短短两周时间里,他记住了11个经济社的正副社长的名字,并跟随他们走遍了整个鲁岗村的大街小巷。

人居环境工作事关每家每户,整整三个月时间,他与鲁岗村社委、党员,连夜入户,挨家挨户给村民做思想工作,“遇到不配合工作的村民,我们就请他的家人或村里德高望重的老人对其进行劝说。”

最终,鲁岗村出动了4560人次,挖掘机130台/班,铲车56台/班,共清理垃圾300车次,约10500吨垃圾,建成了42个“四小园”,新增500个停车位。

“虽然那段时间我在大街小巷到处跑,日晒雨淋,皮肤被晒得黑黝黝的,还差点被狗咬了,但现在看到焕然一新的村容村貌,看到村民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我感觉这一切的付出都值得!”易龙笑着说。

基层工作千头万绪、纷繁复杂,对于挂职锻炼的选调生而言,他们既是参与者、建设者,也是见证者。

“岭西村现有村民1646户、户籍人口6125人,其中党员200人,低保户13户……”对于王佳雯而言,这些数字,在一次次的走访和实地考察中变得清晰和深刻。

两年来,她经常踩着单车穿梭在村头巷尾,给村民开讲座,借着村民早上打水洗衣或刚下田的空档,听民意、扎实调研。以心换心的相处,让她感受到了极大的善意和支持,如今,村民们已把她当成“自家人”。

“现在的我,不再是‘外地人’,而是佛山南海人!”对于岭西村,王佳雯打心底有了归属感和责任感。她说,挂职锻炼不仅强化了思想的“忠诚坚定”,锤炼了敢为担当的精神,更能知民情冷暖,长本领才干。

从校门走进机关门,从“初出茅庐”到“羽翼丰满”,从“生疏胆怯”到“坚毅自信”,首批到南海基层挂职锻炼的选调生,以青春锐气勾勒基层实践轨迹,在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疫情防控等重点工作中锻炼成长,生动诠释了年轻干部的使命与担当,交出了挂职锻炼的“满分答卷”。

实践证明,年轻干部只有在基层“墩墩苗”,经风雨、见世面才能壮筋骨、长才干,后面的路才能走得更稳更远,而选调生是南海年轻干部群体的一个缩影和代表。

此次选调锻炼是广东省开展选调生招录培养工作以来落地南海基层的一场生动实践,为南海区干部梯队建设储备了一批成熟奋进的年轻力量。一组比较直观的数据显示,2019年南海区招录的14名选调生中已经有5人提拔为中层副职,平均年龄只有26岁。

“两年的基层锻炼期满不是结束,而是新的开始,迎接你们的将是更多的历练和挑战。”潘伟华寄语选调生要适应新岗位新角色,既要身入基层,更要心入基层,让自己的双脚多沾泥土,在“摸爬滚打”中壮筋骨长才干,为佛山争当地级市高质量发展领头羊、打造现代化活力新南海贡献智慧和力量。

文/珠江时报记者 戴欢婷 柯凌娜 黄婷 通讯员 基石

图/珠江时报记者 黄永程

来源:珠江时报 编辑:梁夏

分享到:

2022-06-21 10:05:33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发表
评论不能为空!
最新评论
加载更多
该评论已关闭!

选择举报类型

营销广告
淫秽色情
恶意攻击谩骂
其他
提交
取消

实名认证

提醒您:

应国家法律要求,使用互联网服务需完成实名验证。为保障您账号的正常使用,请尽快完成手机验证,感谢您的理解和支持!

看点新闻

更多

推荐视频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