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情铸艺 传承粤韵风采

南海文化馆曲艺队队员陈玲芳

咚咚锵!咚咚锵……在南海区文化馆,每逢周四晚,曲艺室里的锣鼓就会准时响起来。南海文化馆曲艺队的成员在这里开练,陈玲芳每次都会准时到场。

作为粤曲唱家,陈玲芳十三岁考入南海青年剧团,后任南海青年剧团当家花旦,常被邀参加国内外各项演出活动。

她也是一名优秀的粤剧粤曲导师,受聘于西樵一小、大沥水头小学、南海老干部大学等学校,擅长将教学培训工作与演戏唱曲的艺术实践相结合,为粵剧粤曲的传承与发展不遗余力贡献力量。

缘起 入围剧团招新燃起音乐梦想

陈玲芳与粤曲的结缘,源于对音乐的喜爱。“我五六岁时候就很喜欢音乐,刚开始接触的都是一些耳熟能详的歌曲,有时候还一边吃饭一边唱歌,妈妈还骂我不专心吃饭。”陈玲芳出生于20世纪60年代,在九江镇成长的她从小对音乐就非常痴迷。

陈玲芳8岁那年,广州粤剧团到九江镇招新,她闯进了复赛,最后因身体原因没能晋级,但也为她之后选择音乐的道路埋下种子。“复赛的地点在广州桂花岗,当时我一个人坐车,到龙江渡口和澜石渡口转两次渡轮去参加复赛。虽然路途有点远,但我不害怕,因为这是我的音乐梦。”

之后的一个机遇,更让她明确自己要走音乐艺术道路的决心。

小学毕业后,陈玲芳顺利升入九江中学就读,活跃开朗的她一直是学校的文艺积极分子,经常参与歌唱、跳舞等演出。1978年,南海文艺宣传队招新,陈玲芳报名,最终被顺利录取。在宣传队的3年时间里,她认真学习唱歌、舞蹈和文化课,艺术素养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1980年,粤曲粤剧重新兴起,顺应形势,南海文艺宣传队转型为南海青年剧团,陈玲芳开始接触曲艺。

“那是我第一次接触粤曲粤剧,所以我加倍学习和练习。”陈玲芳回忆,粤剧名家陈小敏是其曲艺的启蒙老师,剧团每次外出表演,她都会站在舞台旁边观察老师的唱法、功架,回去自己再加以练习。“当时老师用平喉和子喉唱了一首《胡不归之慰妻》,十分惊艳。那时没有录音机,我就每晚学一点,然后回去反复唱练,慢慢地可以把整支曲完整地演绎出来。”

南海青年剧团经常外出表演。在不懈的努力下,陈玲芳也迎来了踏上台板的机会。在一次下乡演出活动中,陈玲芳用平子喉独唱了一曲《胡不归之慰妻》,个子不高的她凭借着精彩的演绎一鸣惊人,台下观众报以热烈的掌声。“大家都没想到一个瘦瘦的小姑娘有如此的爆发力。自此,我对粤曲粤剧更加热爱了。”陈玲芳说,唱戏的演员很苦,每天都要练功,行里有句话“一天不练,自己知道;两天不练,老师知道;三天不练,观众知道”。功不练是不行,正因为有这份毅力,陈玲芳逐渐成长为剧团里面独当一面的花旦。

陈玲芳在台上表演。(受访者供图)

逐梦 到国内外演出唱响粤曲好声音

1985年,南海青年剧团解散,陈玲芳被分配到南海区文化宫担任会计工作。虽然工作岗位调动,但她在兼顾好本职工作的同时,继续发挥曲艺特长,扎根文化事业。她经常代表南海区赴省外和国外交流演出,把粤曲粤剧文化带到全国乃至世界;此外,她也积极参与基层文化活动,把演出送到村居,为当地群众送去“文化大餐”。

“有一次,南海区文联组织去浙江交流演出,我演唱了一首《荔枝颂》,虽然当地人听不懂粤语,但依然赞不绝口。2013年,我代表南海区去马来西亚演出,在去机场途中不小心扭伤脚了,到马来西亚以后,伤势越发严重。但我最后还是坐着轮椅上台,顺利完成了表演,现场观众也听得津津有味。”陈玲芳回忆,几十年来的曲艺道路上,有不少难忘的瞬间,都是值得回味的经历。

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一个人要有所作为和成就,需要经过长期的积累和磨炼。“唱好一首曲是不容易的,不仅要求有演唱技巧,更需要声情并茂。所以一有空我就会看名家的演绎,钻研她们的唱腔艺术、表演情绪,自己再反复练习。”陈玲芳坦言,曲艺上的“好功夫”并不是一朝一夕练就的,需要通过多听、多唱、多借鉴、多实践。

陈玲芳展示获奖证书。

人民需要艺术,艺术也需要人民。南海区文化馆组建“粤雅曲坛”红色文艺轻骑兵曲艺小分队,从2021年7月起,将舞台搭到田间地头,把演出送到百姓家门口,陈玲芳便是其中一员。

最近,陈玲芳到丹灶建设社区与下安社区开展惠民演出。天气炎热,每一场演出之后,陈玲芳都满头大汗,但她觉得这些辛苦都是值得的。“观众的掌声是对演员的最大认可,也是最大动力。每次下乡,我都觉得很亲切,观众的表情会随着演员的一举一动而变化,那种被村民需要、欢迎的感觉,让人深深触动。”陈玲芳说。

陈玲芳展示表演服装。

传承 走进校园让青少年爱上粤曲粤剧

南海的曲艺历史源远流长,有着很好的群众基础,但总体来说,目前无论是粤剧还是粤曲,受众多是中老年人。如何培养年轻观众和听众,是粤曲粤剧面临的一大问题。

“要解决粤曲粤剧受众断层的问题,中小学是一个重要阵地。对青少年粤曲粤剧艺术素质的培养,目的不是要把每个学生培养成艺术家,而在于培养潜在观众。”陈玲芳说。现在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展粤曲粤剧进校园活动,作为戏曲专干的她,从2010年开始就进校园教学。定期到西樵第一小学、大沥水头小学等学校教学,对学生进行粤剧排演、曲艺身段基本功、声腔唱功等训练。由她参与辅导的《桃园三结义》《红军不怕远征难》等多个校园剧目获得国家及省市殊荣。

要让孩子们喜欢上粤曲粤剧,需要多想想办法。“粤曲、粤剧以往多取材于帝王将相、才子佳人的故事。这些故事孩子们不一定能懂,也不一定喜欢。如果能从孩子们熟悉的题材着手,编排一些少年儿童能听得懂的粤曲,或许就能吸引更多的年轻观众。”陈玲芳介绍,进入校园教学时,首先需要细心,除了唱腔、功架等练习以外,还会编排不同声韵的绕口令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会选择一些孩子们感兴趣的剧情,并用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演出。

陈玲芳指导学生表演。(受访者供图) 

孩子们对粤曲粤剧的喜爱和执着,也让陈玲芳十分感动。有一次,在佛山市少儿艺术节上,大沥水头小学的学生要表演粤剧《华山救母》,饰演男主角的同学穿上戏服后,突然头晕呕吐身体不适,老师们都急得团团转。正当大家束手无策的时候,该同学重新调整好状态,坚持要上台,并完美地完成了演出,台下都报以热烈的掌声。“我们都被他的那份执着和坚持给感动了,学习粤曲粤剧还可以磨炼一个人的心智,激励勇敢面对困难。”陈玲芳说。

立足于传承和发扬粤曲粤剧文化,陈玲芳希望不断发掘更多平台,为南海曲艺文化培养有情操、高素质、高水平的粤曲人才,将更多的南海元素融入粤曲当中,打造更多大众喜闻乐见的作品,用粤曲艺术讲好南海故事。

统筹/珠江时报记者 黎小燕 文/珠江时报记者 洪晓诗 图/珠江时报记者 穆纪武

来源:珠江时报 编辑:婷

分享到:

2022-06-24 10:08:16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发表
评论不能为空!
最新评论
加载更多
该评论已关闭!

选择举报类型

营销广告
淫秽色情
恶意攻击谩骂
其他
提交
取消

实名认证

提醒您:

应国家法律要求,使用互联网服务需完成实名验证。为保障您账号的正常使用,请尽快完成手机验证,感谢您的理解和支持!

看点新闻

更多

推荐视频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