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驰的有轨电车藏着南海人的幸福指数

又到了上班早高峰。

南海有轨电车1号线(以下简称“1号线”)一辆列车稳稳停靠在玉器街站。驾驶室内,高级电客车司机梁绍荣用手指指向开门按钮,嘴里念出“打开车门”,随即按下按钮。

有轨电车开门后,市民谢炳英走进车厢,他最爱的“防晒区”还有空位,这一“小确幸”开启他一天的好心情。

当有轨电车抵达 岗站,谢炳英快步出站,与 岗站值班站长刘亚琳擦肩而过。看着人流渐稀,刘亚琳紧绷着的神经稍微放松,熬了一夜的她马上就能下班休整了。

2021年8月18日,1号线呼啸而至,开通运营。此后的每一天,与1号线有关的故事都在这车厢内外上演。

截至2022年8月15日,1号线实际开行列次9.20万列次,一趟趟列车贯穿千灯湖、映月湖、三龙湾南海片区,累计客运量达347.56万人次,日均运送0.96万人次。这条刚满运营“周岁”的有轨电车,带给人们便捷的出行、舒心的体验,藏着南海人的幸福指数,更为这座城市注入了活力与生机,与南海飞驰四季、共同成长。

驾驶室

日均“手指口呼”超千次

凌晨4时,闹钟划破深夜的宁静,梁绍荣带着惺忪睡眼,利索地爬下床。刷牙、洗脸、吃早餐,梁绍荣用半个小时让自己清醒过来。

虽然距离1号线首班发车时间还有2个小时,但他已进入工作状态。当天第一件事就是抄写驾驶行车指示,做好行车预想。

这是每个驾驶员出乘前必不可少的流程。“有轨电车能否平稳行驶,关系着乘客的生命安全。”在梁绍荣看来,抄写行车指示就是给驾驶员提个醒,让驾驶员面对突发状况,也能临危不乱。

抄完行车指示已是凌晨5时许,梁绍荣将手机关机。从此刻到交班前,他有5到8个小时不能开机,除非完成单程营运任务并获得许可,“这是为了避免驾驶员受其他信息、情绪干扰,影响行车安全。”

首班车发车之前,梁绍荣还有一件大事要做——进行约50分钟的车辆“体检”。这项“体检”多而细:看外观,车轮盖板是否严实、车门能否闭合;查车厢,设备柜门是否锁好、车厢清洁是否到位;再到他工作的驾驶室,检查设备功能、开关位置及监控设备等。

6时20分许,梁绍荣将有轨电车从车库开至此程起点 岗站,等候乘客。

随着关门提示语和蜂鸣声响起,列车门缓缓关闭。驾驶室内,梁绍荣操作着有轨电车驶向三山新城北。“别看1号线较短,单程只有24分钟,但我们的驾驶难度和要求却不低。”梁绍荣介绍,有别于传统地铁,1号线不仅有隧道段,还有地面段、高架段,复杂的环境让驾驶更具挑战。

此前汛期,强降雨轮番来袭,就给有轨电车安全运行带来了不少挑战。

“当遇见雨势大、能见度低的特殊天气,我们不仅要与调度人员及时沟通,更要严格执行‘手指口呼’的操作标准。”梁绍荣所说的“手指口呼”,就是在进行一个指令之前,先用手指指向确认无误,再进行口呼确认,最终执行的过程,全程必须确保眼到、心到、手到、口到这“四到”。比如关闭车门,他要指向关闭按钮并念出“关闭车门”,才能按下按钮。

短短四五秒的小动作,为的是保障行车安全。“当手、眼、嘴都指向同一个目标时,可以最大程度避免操作失误的情况发生。”梁绍荣估算,驾驶员每天“手指口呼”的频次超过1000次。

这样严苛的流程和执行标准,正是保障1号线安全运营的关键。

车厢内

有轨电车改变他们的生活

早上8时,谢炳英迈着不紧不慢的步伐往1号线玉器街站走去。不多时,他的额头就覆上一层薄汗。8时10分,有轨电车准时到达。脚步一迈,谢炳英坐到他最喜欢的左侧朝前的座位上,空调吹来阵阵凉意,他翻开学习资料认真看了起来。

不知不觉,南海有轨电车1号线已经驶入谢炳英生活一周年了。都说有轨电车改变生活,对谢炳英来说,这种改变是显而易见的。

1号线开通后,他就是首批乘客,“1号线没开通前,我自己开车上班,少说得有45分钟。假如碰到下雨天,堵上20多分钟是常有的事,开得累不说,还很影响心情。”

如今,谢炳英乘坐1号线18分钟就能到 岗站,再扫一辆共享单车,骑行15分钟就到达公司,“不仅方便许多,还经济环保。”

一年间,有轨电车1号线给南海市民带来了便捷、高效的服务,成为许多人的通勤首选,更给沿线的商圈、商业街带来了新机遇。

“广佛线换乘1号线,能直达玉器街站,出站后过条马路就到玉器街了。”莲姐从事玉器经营18年,现在还在平洲玉器街经营着一家玉器档。她说,来买玉器的有本地市民,也有外地游客,但大多都喜欢先看实物再下手。1号线的开通,让顾客选购更畅通无阻。

如今,莲姐在介绍产品的同时,也不忘为顾客送上贴心提示:1号线沿线有好几个商圈,点对点直达,吃饭、购物一条龙,“客人在本地逗留的时间越长,体验感也越好。”

下午6时许,莲姐送走最后一批顾客,收拾好档口,便搭乘1号线回家。

有轨电车上了高架,她看着窗外的夕阳缓缓垂落地平线,思维渐渐发散:在不久的将来,1号线后通段通车,与佛山地铁2号线在林岳西站将实现同台换乘,再连接广州南站,平洲玉器街的客源辐射面必然更广。

站台上

闭站后的有轨电车“奇妙夜”

有轨电车到达岗站,莲姐踏着轻快的步伐出站。与莲姐方向相反,刘亚琳匆匆进站,一个拐弯后经员工通道进入办公室。系好腰包、做好交班,她的工作从这一刻开始了。

晚上9时,1号线末班车自 岗站发车。在所有乘客乘车或出站后,刘亚琳安排同事关闭各出入口闸门,工作开始忙碌起来。

“进入公司后,我参与了1号线的筹建,前期主要是查线核图,参与各类规章制度和方案制定。”2021年3月,刘亚琳进驻1号线,在华翠路站开展值守工作,守护着一趟趟有轨电车从站前安全驶过;1号线开通后,她又守护一趟趟有轨电车奔向乘客的目的地。

“我们的班制是四班两运转,白班侧重于乘客服务,夜班侧重于安全维护,确保次日运营的准时、安全。”刘亚琳表示,许多人以为站点关闭后就停止运转了,但此时有轨电车的“奇妙夜”才刚刚开始。

“刘值站,请到站台来完成安全交底。”刚巡查完各出入口,调度电台就响了起来。刘亚琳上班不离身的腰包里,有一台对讲机,用于联系司机;一张门禁卡,可通往各个门禁区;数把钥匙,用于打开各类应急门。

刘亚琳加快脚步,来到站台。作业组人员佩戴好作业设备,整齐列队,将工具分门别类地摆在地上,刘亚琳随即进行站台门清洁作业的安全交底。

“还是那句话,安全第一,有异常情况立即告知。”刘亚琳清点了人数和工具,再用手机拍照记录,这才在记录本上签字。

夜越深,越忙碌。在作业组作业期间,刘亚琳还要完成票务结账清点、人员业务培训、实战应急演练等工作。

次日凌晨4时,作业组申请施工销点。刘亚琳掏出手机拍了张照片,又翻出施工请点时拍的照片,“两张照片一比对,就知道工具是否出清。万一有遗漏,存在异物侵限风险,会威胁行车安全。”

作业结束后,新一天的运营也即将开始。刘亚琳开始了运营前的检查工作:手动测试站台门,检查设备信号、售票机状态,确保机器正常运转,还有扶梯、通道灯光、防洪挡板,再填写好票务报表,确认员工到岗率、仪容仪表……

6时15分,岗站各出入口闸门再次开启,晨光倾泻而下,首批乘客走进 岗站,开启新的一天。而刘亚琳忙碌的工作,将在早高峰时段后,进入尾声。

统筹/策划珠江时报记者 杨慧

文/图珠江时报记者 杨慧 周钊泷 梁慧恩 实习生 周绮滢 通讯员 佛山地铁 除署名外

来源:珠江时报 编辑:梁夏

分享到:

2022-08-18 09:59:16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发表
评论不能为空!
最新评论
加载更多
该评论已关闭!

选择举报类型

营销广告
淫秽色情
恶意攻击谩骂
其他
提交
取消

实名认证

提醒您:

应国家法律要求,使用互联网服务需完成实名验证。为保障您账号的正常使用,请尽快完成手机验证,感谢您的理解和支持!

看点新闻

更多

推荐视频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