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年11月23日,南海在大沥河西沿江片区改造项目现场,打响了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第一炮”。
一年过去,南海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探索出了多个创新举措,南海雄师始终奋战在“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一线,为破解土地碎片化之困,闯过了一个又一个难关,交出了一份亮眼答卷。
从滩涂地到国家级湿地公园,广东南海金沙岛国家湿地公园华丽转身。
创新工作举措 建章立制强统筹
回望历史,南海“村村点火、户户冒烟”,敢为人先地在农村集体土地上建工厂,奠定了南海民营资本雄厚的工业强区地位。
如今,土地碎片化导致城乡空间格局不成型、产业不连片,成为制约南海高质量发展的阻碍。
为此,南海以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为突破口,建设广东省城乡融合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寻找从高速增长到高质量发展的原动力。
这项极其艰巨的任务,排兵布阵至关重要。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从机构的设置到人员的安排,不只是物理上的重新拼装,更要在人员融合、职能整合上真正发生“化学反应”。
一年前,在河西项目现场,南海区委书记顾耀辉授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联合执法总队”旗帜,鼓励这支队伍披荆斩棘、勇往直前,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保驾护航。区长王勇作为总队长接过旗帜。
自此,为确保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顺利推进,南海成立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指挥部,搭建并不断优化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组织架构、职能,科学调配人力、政策、财政等资源,充分融合各支专业力量,实体化运作,长期化奋战。
区委区政府还从各镇(街道)、各部门选派29名年轻干部参与工作,其中16名下派至各镇街工作前线,配强工作队伍,把区委区政府的思路传达到最基层一线。
释放政策红利 构建“1+3+4”政策体系
为有效实现对低效用地的腾挪归并,南海探索构建“1+3+4”政策体系。其中,“1”是指一份试点工作方案,“3”是指“三券”核心制度,“4”是指四类配套政策。
不断叠加的政策红利,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保驾护航。目前,在纳入制定清单的40份创新政策中,“三券”指导意见及地券、房券、绿券实施暂行办法,区域平衡协调发展指导意见,金融支持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指引等30份文件已出台;“三旧”微改造项目管理实施指引等2份文件即将印发;市场化运作指导意见等4份文件已完成征求意见并修订完善中;工业用地增改平衡方案等4份文件正加紧起草。
南海创新出台“三券”政策,不断丰富土地治理“工具包”,促进土地的归并腾挪。
9月16日,南海举行首宗地券指标拍卖会,出让方与竞得人现场签订指标成交确认书。
前不久,南海完成了“地券”第一拍。出让的8.1公顷(122.06亩)建设用地指标来自桂城石 村。该村通过对低效、零散的建设用地进行复垦,复垦后为园地和其他农用地,项目完成验收后形成建设用地指标即为地券,并用于区内公开交易,实现土地集约与生态复绿的双重效益。
未来三年,南海还将统筹260亿元资金支持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其中,区级专项扶持资金150亿元,镇(街)级重点项目资金60亿元,村(居)级自筹资金50亿元。
啃下“硬骨头” 走好群众路线
“现在去到辖区内的村级工业园,除了已拆除的地块外,大家都可以看到我们‘突击队’的同志,他们活跃在现场,白天走街串巷,完成村改表决和执法的前期工作,晚上进行汇总分析。”里水镇委书记黄伟明说,里水党政人大领导班子奋斗在一线,每天碰头研究当天工作计划,并严格按照挂图作战时间表,推进每周任务。
这是一场党群共同参与的协同作战。南海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快速推进,走好群众路线是重要法宝,让群众知晓,听群众声音,解群众疑惑,真正实现全民支持、全民参与。
狮山博爱西湖项目建设开展表决,仅用1个小时,狮南村大岗社区经济社就以100%的同意率,通过约61.3万平方米的征地表决,一举刷新狮山新纪录、新速度。
这背后有群众的理解支持。南海干部把话筒交给村民,倾听他们的心声,解答他们的疑问。其中,狮山镇委领导班子多次到项目现场指导工作,召开协调会。现场,由狮南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经联社社长陈健平解读方案,然后交由村民提问。有对政策疑惑的发问,有对方案热烈的讨论,也有对村干部直接的质疑,镇委、村委领导班子都直截了当给出答案。
坚守实业为本 将土地交到实业家手里
今年以来,全区新引进超亿元签约投资总额816.92亿元,签约项目数量113个,平均每日实现引进投资额2.67亿元,其中战新产业项目数量占比61%,投资总额占比75%。
从筑巢引凤到引凤筑巢,通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腾挪出来的土地,正成为资本追捧的热土。
这正是南海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更深层次的含义。实体经济是南海立区之本,要将土地交到实业家手里。
南海加快编制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专项规划,实施村改空间与产业规划,促进土地连片利用。工业用地红线范围由144平方公里增至190平方公里。划定11个产业集聚区、63个主题产业社区,引导产业入园、连片集聚。
在强有力的用地保障下,一批强优产业项目加快建设。虎牙总部项目、欢聚集团产业互联总部项目、深圳科技园佛山科创园(一期)项目等一批重点产业项目开工,信扬科技成像模组生产项目一期封顶,深海石油钻探设备项目、美国联合矿产耐火新材料生产项目等一批重点产业项目投产。
未来,南海将推动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产业、文旅、基础设施建设等多元要素跨界融合,打造“土地整治+现代农业示范”“土地整治+农文旅融合”“土地整治+乡村振兴”等多功能定位、多对象整治、多目标体现、多部门参与的可复制、可推广的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南海模式,发挥试点最大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放大改革示范效应,为全省深化土地制度改革、破解土地碎片化问题提供南海经验。
打破藩篱天地宽。随着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深入推进,相信现代化活力新南海的道路会走得越来越稳。
人物故事
区整治办整备实施组派驻大沥干部张海燕:
国土“小白”蜕变成全域“能手”
张海燕(右一)开展大沥黄岐东秀成片征收项目入户宣讲工作。
一年以来,尖兵奋起、战龙起航、先锋突围……南海雄师纷纷出击,全区上下掀起了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比学赶超的热潮。紧随这股浪潮,区整治办整备实施组派驻大沥干部张海燕的挂职历练也精彩上演。
“在新岗位上可以发挥什么作用?应该从哪儿着手开展工作?”挂职初期,张海燕常常思考。很快,她迎来了第一个挑战——大沥镇城市更新大会。从项目分析、合作模式定位,再到手册编制、展板设计,张海燕都参与其中。连续十多天加班奋战,让她对大沥改造项目有了更全面了解。
作为下派干部,区办的资源和视野,镇办的案例与实践,加上在镇党政办挂职期间对中心工作理解的积累,成为张海燕快速切入工作的优势。一些以往镇不敢直接反馈的意见,她可以大胆向区办提出;一些区下达的任务,她能够在镇更好地组织落实;一些办内同志不理解的中心工作脉络,她可以协助提炼解读。
广湛高铁黄岐东秀成片征收项目,是大沥的重点项目,也是“大沥铁军”的又一个高光时刻。张海燕作为宣传组副组长,翻阅大量资料后,提出“融入发展大局拥抱广佛新城”的宣传主题。同时,镇街组织党员干部为此项目进行入户宣讲,张海燕的小组领到包干任务后,一边积极联系长期不住在村内的村民告知项目详细情况、帮助村民联系公证处咨询产权继承问题,一边时刻掌握村民的舆论风向来调整宣传策略。
“看着中心城区百亩良田、落实厂房的拆除改造、一个又一个项目取得实际性的进展,心总是甜的。”张海燕说。
张海燕还积极参与市委党校穆向民教授关于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调研课程,虚心学习请教;参加南海区本地师资能力提升专题研修班,与区委党校的优秀教师研究讨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相关课程的开发设计。
一次次的调研、交流,让张海燕加深了对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理解,也更加明白要把具体的实践总结转化为可以学习、可以借鉴的经验做法,南海作为县级试点地区的价值才能进一步得到体现与放大。“基层工作是一块‘磨砺石’,不到一年的挂职经历,让我接了地气、长了本事。愿我的工作能在南海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就像这片土地一样精彩!”
文/珠江时报记者 黄婷见 习记者 严佳瑶 通讯员 孔娅 欧阳锦涛
图/珠江时报记者 黄永程 刘勇斌
来源:珠江时报 编辑:丁小君
选择举报类型
实名认证
提醒您:
应国家法律要求,使用互联网服务需完成实名验证。为保障您账号的正常使用,请尽快完成手机验证,感谢您的理解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