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巧精致的浪花汇成活力澎湃的南海

评论

◎蓝海平

1月11日,南海区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召开,政府工作报告用6个“小”和6个“大”总结了过去一年的工作成绩。“小”是态度,“大”是格局;“小”是工作发力点,“大”是工作背景板;大处着眼,小处着手,这便是本届政府的方法论。

一年来,南海坚持从“小处”入手,从“小事”做起,由大及小,以小见大,既盯住一事一地,又着眼全局全域,一步一个脚印,把每一项工作做精做细做到极致,持续激发了发展活力,犹如无数奔流不息的精巧浪花,汇聚成澎湃激昂的活力南海。

一、产业升级依靠精益管理和“两化”转型

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南海要立足于自身“小”的实际:一方面,产业赛道小。在全区13个年产值超200亿元的产业集群中,传统产业集群占了10个,大部分都是小产业、小赛道。另一方面,企业规模小。虽然制造业企业数量、规上工业企业数量均位居全市首位,但以铺天盖地的中小企业为主,营收超百亿元的工业企业仅3家,没有营收超千亿元的大企业。

“两化”转型是提升小产业、蓄势大转型的最佳支点。南海的基本思路是:积极为企业赋能,让企业成为“两化”转型的主体。一是形成“我要转”的自觉动力。党委政府引导服务企业,分析研判形成共识:在市场需求升级、区域竞争加大、要素结构调整的大环境下,任何企业都不可能固步自封,这是压力和挑战,更是动力和机遇。二是增强“教我转”的创新能力。完善的服务供给,能让“两化”转型轻装上阵。针对企业的需求,大力引进各类工业互联网服务商超200个,可为企业提供全方位、多元化的选择,让制造业好唱戏、唱好戏。三是构建“转给我”的统筹合力。为确保转型升级的顺利推进,增强制造业拥抱数字化的能力,南海大力构建以制造业为核心的资源配置格局,把土地、资金、技术、市场等要素交到实业家手中,“数字贷”就是撬动资金流向制造业的金融创新举措。

“两化”转型让“南海制造”加速迈向“南海智造”,制造业当家更加名副其实、底气十足:先后有5个项目获得国家级智能制造的各类试点、示范或认定,涌现出35个省级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示范项目。2022年,南海共有510家企业入围省专精特新企业,占全市42%;分别有41家和40家企业,入选佛山企业100强、佛山民企100强,均位居全市五区之首。

二、空间拓展需要逐块推进集“零”为“整”

南海国土面积1071.82平方公里,全市最大。然而,面积最大并不代表可用空间最多:一方面,全区土地开发强度达到52.2%;另一方面,不同性质用地穿插交错,土地破碎零散问题突出,现状建设用地单块面积在5公顷(75亩)以下的占80%,1公顷(15亩)以下的占55.7%。

要把面积空间优势转化为土地资源优势,必须破解土地碎片化问题。为此,南海大力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逐块集“零”为“整”,让土地从无序变有序,从碎片变连片,从闲置变配置。一是从无序变有序。为改变工业用地星星点点,与耕地、生态用地相互穿插的现状,南海坚持从规划入手,划定190平方公里的工业保护红线,框定42个工业集聚区,通过“房券”“地券”“绿券”等“占补平衡”的方式,引导零散工业用地向工业集聚区内集中连片。二是从碎片变连片。实行村级工业园连片改造、集体土地连片利用、产业社区土地连片征收、产业用地连片开发,促进土地连片。同时,严格限制产业集聚区内小于2公顷(30亩)的地块入市交易,防止产生新的碎片化问题。三是从闲置变配置。坚持分门别类、一地一策、销号处理,大力提升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处置效率,通过“增存挂钩”政策争取用地指标,让沉睡的闲置土地重新盘活,优先配置给先进制造企业。

小地块难以承载大项目,大空间才能支撑大发展。集“零”为“整”,让南海土地逐步向“可用、好用、能支配”转变:2022年南海共整理连片产业用地超573公顷(8600亩),供应产业用地401公顷(6010亩),创历年新高。

三、文化品牌就是藏在身边的艺术和文明

文化竞争力是最根本最持久的竞争力,文化吸引力是最强大的吸引力。在经历拼经济、拼城建后,拼文化将成为新一轮城市竞争的主战场。

南海是岭南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拥有6000多年的文明史、1400多年的建制史,处处展现出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蕴藏着数不尽的风情、记忆以及让人着迷的故事。这些是南海的底蕴所在、魅力所在,更是这座城市厚积薄发、行稳致远的无穷力量。

高雅的艺术需要世俗的表达,沉睡的文化资源需要赋予时代的生命力。市民群众不仅希望在博物馆中“观赏”艺术,更渴望在日常生活中“体验”艺术。为了激活沉睡的文化资源,让藏在群众身边的文化活起来、传下去,南海提出“用文化引领城市发展”,大力构建“三带三区”文化发展新格局,持续举办各类群众性文化活动,广泛发动市民群众参与,让文化体验随处可见、触手可及,唤醒自信自强的内在力量。首届南海大地艺术节的开幕,则为广大市民群众打造了一座“没有屋顶的美术馆”,实现在地艺术作品的全域覆盖,使南海大地无处不文化、处处显魅力。

四、城市品质体现在服务细节和精细管理

于细微处见精神。一个精致的城市,一定是连细节都是以人为本的。南海始终坚持一切从细微之处入手,让市民的需求成为城市管理指南,用温柔的呵护将城市管理进行到底,推出了许多独具特色的温情做法。

作为南海中心城区,桂城是有名的公园城市。事实上,桂城的很多公园是来自对桥下空间的改造。改造前,各种“脏乱差”零零碎碎地散落在沿路两边、高架桥下,不仅对环境影响大,而且存在安全隐患。南海把这些城市“边角料”充分利用起来,建设了极限公园等一批高品质休闲空间,打造成一张张城市名片,城市暗点变成了亮点,成为市民流连忘返的休闲好去处,甚至是网红打卡地。

“名企百园”是南海的一项独创,也是城市服务细节和精细管理的集中体现。政府拿出城市边角地、畸零地等小微公共空间,为企业提供产品展示空间,打造成区域产业品牌宣传和致敬企业家的最佳载体,收效显著。一年来,企业投资总额超过3亿元,共建设“名企百园”62个,既为市民提供了休闲场所,又充分利用了闲置空间、宣传了企业品牌、营造了实业为本的氛围。

类似的案例在南海还有很多,比如,道路维修施工坚持不扰民原则,路面维修作业集中安排在夜间进行;“四小园”建设扮靓房前屋后、街头巷尾;开展交通黑点精细化治理,设置潮汐车道,有效提升通行效率;公园、碧道建设让城市抬头见绿、处处见园、城在园中……

细节看似琐碎,看似微不足道,然而正是追求细节的完美,才有了南海城市的精致。细节便捷舒适了公众,也为城市形象增添了亮色。正是每个细节的一丝不苟,才有了城市形象的“大节”。

五、发展活力取决于政企社的团结进取

过去一年,在我国经济面临“三重压力”的大背景下,南海处处涌动着蓬勃朝气和发展活力:招商引资逆市飘红,3个百亿级项目抢滩进驻,累计引进超亿元产业项目123个、投资总额突破千亿元大关;市场主体从46.38万户增长至55.63万户,大幅增长20%;促消费活动精彩纷呈,重燃了城市“烟火气”,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持续位居全市首位……南海的发展活力来自政企社的团结进取。

面对经济下行的巨大压力,党委政府迎难而上、主动作为,以作风改善“小切口”推动政务服务大提升,以有为政府权力的“减法”协同有效市场活力的“乘法”。带头过紧日子,勒紧裤腰带,把节约出的真金白银用于助企纾困:一方面是“三公”经费、办公经费、培训经费的持续下降,另一方面是减税降费惠企举措的持续加码。同时,利用“三走”等工作机制,做实领导挂钩服务企业制度,用好各类平台倾听企业家诉求,与企业家保持及时交流、深度沟通。

党委政府的操心用心,换来的是企业的安心、群众的舒心,企业和社会各界用行动响应支持党委政府号召,政、企、社之间形成良性互动局面:广大企业扎根南海、奉献桑梓,坚定地做城市的建设者、合伙人,面对经济下行压力迎难而上、稳健发展,彰显出坚韧的品格、昂扬的斗志,与党委政府“一条心”“一股绳”“一起干”。社会各界积极拥护党委政府决定,热情参与疫情防控、志愿服务、文明创建、乡村振兴、环境治理等,身体力行传承乐善精神,十年如一日回馈家乡,涌现出一批新乡贤,成为一种社会现象。

回顾2022年,南海政企社同心同德、携手奋进,在改革发展史上激荡起一串串小巧精致的浪花,涌动着无限的发展活力。展望2023年,南海将继续呈现干部敢为、地方敢闯、企业敢干、群众敢首创的局面,在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中,激荡起高质量发展的时代浪潮。

来源:珠江时报 编辑:丁小君

分享到:

2023-01-12 12:03:31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发表
评论不能为空!
最新评论
加载更多
该评论已关闭!

选择举报类型

营销广告
淫秽色情
恶意攻击谩骂
其他
提交
取消

实名认证

提醒您:

应国家法律要求,使用互联网服务需完成实名验证。为保障您账号的正常使用,请尽快完成手机验证,感谢您的理解和支持!

看点新闻

更多

推荐视频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