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创意市集点亮桂城新“夜”态
带旺城市烟火气,成就年轻人创业梦想
■夜幕下,灯湖西街的市集热闹非凡。
珠江时报记者/梁棋清摄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悬挂在车尾箱的装饰灯和荧光板纷纷亮起,空气中弥漫着烤肉味和咖啡香……在南海桂城,创意市集、车尾箱市集在城市的夜间兴起,点亮市民的夜生活,也成为年轻人创业的新路径。
这些市集里,不仅有“有趣的灵魂”,还有鲜活的创意,更为创客们提供了小试牛刀的商业空间,兼具时尚感与烟火气的新型市集呈现了美好生活方式的更多可能性,让年轻人为之着迷。
入夜后的“另一种生活”
下午5点半,保利MALL商场外的广场上,杨敬乐娴熟地将车尾箱打开,把准备好的煮意面材料依次摆放好,再挂上装饰着彩灯的自制小招牌,他的市集之夜就此开启。
杨敬乐是香港人,2019年底陪母亲来桂城探亲的他刚好遇上疫情,没想到一过就三年。一直“滞留”在桂城的他,在一次散步中认识了现在的妻子,让他有了留下来发展的想法。“相比于香港,我觉得桂城更适合生活,这里的机会也有很多。”
热爱烹饪的他,一个月前凑巧看到车尾箱市集的招募信息,于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报名,在城市的角落拥有了一个属于自己的“意面”小摊。“在这里我可以听到大家对食物的评价,让我不断调整大家喜欢的口味,也是一个低成本的试错机会。”未来他希望能开一间店铺,更深入地扎根桂城。
“在这里设摊,看中的就是时间自由,而且还可以摆卖自己喜欢的物品。”在万科广场外的丛生造趣市集,90后摊主林小组与朋友租下了一个摊位,卖的是水母、兔子、乌龟等小动物。
“这种创业成本相对来说比较低,试错机会也多。”林小姐坦言,她们经营的水母养生动物是比较有特色的品种,想通过设摊这种方式去了解市场的动态,从而进一步降低真正经营实体店的成本。
“失”意过后再寻自我价值
市集“摊主”的百味人生如同缤纷的灯饰,点缀在市集街巷,令人回味。
“来试试热腾腾的拇指生煎包,有吃的有喝的,一次满足两个愿望。”在灯湖西街的市集里,来自广州的阿安向市民介绍着自家产品。几年前,阿安创业失败后曾经经历过一阵失意,直到遇见市集,那股创业的热情又被重新点燃。
“一开始和朋友一起摆摊,觉得挺有意思的。”阿安先后去过顺德的河堤市集、禅城的花市,得到了一些“摆摊”经验,还认识了不少朋友。2022年下半年,阿安开始在灯湖西街摆摊。在他看来,“摆摊”的收入从数十到几千不等,虽然不稳定,却给了他更多可能性。
大伟正式加入市集之前从事的是互联网技术行业,面对新技术不断更新迭代的冲击压力,他辞去了工作。“相比于紧张且高强度的生活,我还是想出来闯一闯。”
“虽然摆摊收入不多,但能坚持出摊,也是磨炼意志的另一种方式。”市集里的闲暇时间,摊主们会相互攀谈,聊起过往与未来,大伟享受与不同的人交流的过程,市集的烟火气更是让他着迷,“最开心的是可以找到很多志同道合的人。”
桂城,一个充满生活气息的城市,这些“摆摊人”只是这年轻创业者的缩影。
■记者手记
烟火升腾的创业大舞台
当前,随着夜经济、地摊经济等小店经济的崛起,美食市集、农产品市集、手工市集、艺术市集等创意市集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成为城市魅力的一部分。
2022年8月,南海桂城千灯湖片区获评第二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此外,桂城还结合千灯湖片区城市会客厅、中央商务区、文化旅游消费业态集聚区等多重优势,着力打造综合性功能更强的千灯湖中央活力区,既科技又文艺、既时尚又烟火。
为提升千灯湖片区文化活力,桂城街道全力推进夜间文旅品牌塑造,已先后举行了城市岛屿青年文化市集、国风茶饮市集、新春国风游园会等市集活动,这些市集囊括热气腾腾的灵魂、新鲜动人的创意,看似野生粗糙,却充满勃勃生机。而且,市集还是一个集低成本试水、刷曝光、导流为一体的商业孵化器,是一个很好的“新手试炼地”,为年轻人提供了低成本的创业舞台。
可以说,市集的发展为消费者提供了全新的线下消费及社交空间,也为想创业的年轻人带来了新的市场机遇。无论是市集,还是“车尾箱”经济,都可以看到桂城正着力打造“一城千面”的网红城市。
文/珠江时报记者梁棋清李冬冬
来源:珠江时报 编辑:乐君
选择举报类型
实名认证
提醒您:
应国家法律要求,使用互联网服务需完成实名验证。为保障您账号的正常使用,请尽快完成手机验证,感谢您的理解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