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项目现场“春游” 学习改造经验
大沥组织5个社区村民代表到大沥西部产业集聚区交流“土整”经验
■村民代表们了解项目情况。
珠江时报记者/李翠贞摄
“村级工业园升级改造是大势所趋,我们只是顺势而为,希望打造更多高标准的园区,实现高质量发展。”3月16日,大沥镇太平社区党委书记郭景钊客串了一次“导游”,为来自多个兄弟社区的村民代表介绍了社区内三个不同项目的改造经验。
这天,大沥镇组织来自平地、河东、沥中、沥北、雅瑶社区的60多名村民代表,前往大沥西部产业集聚区参加了一场特别的“春游”,期望激发更多干部、群众参与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积极性,发挥标杆项目示范作用,加快打造“中心大沥”。
看现场
学习项目改造经验
就在这次“春游”的两天前,南海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春雷”在大沥响起,太平隔海塱工业区项目启动全面拆除。这声“春雷”引起了镇内多个兄弟社区的关注,不少干部群众主动表示希望到太平社区学习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模式和项目改造经验。
为此,大沥镇全域土整办迅速组织了一场全域土整群众代表宣讲活动,带领部分社区的村民代表前往太平南工业区、深国际·佛山南海现代智慧物流产业基地、隔海塱工业区三个全域土整重点项目的现场,与太平社区干部开展面对面交流。
近年来,大沥镇围绕佛山市委高质量建设“十大现代服务业产业集聚区”的工作部署,以南海区村级工业园升级改造空间与产业规划为指引,在太平社区重点打造千亩连片的西部产业集聚区,聚焦商流型经济与现代化产业载体建设。这次活动选取的3个宣讲点,均是已落地项目中的典型,分别代表了不同的改造模式。
其中,深国际·佛山南海现代智慧物流产业基地是集体建设用地征收为国有建设用地并收储后,公开出让引入的产业项目;太平南工业区是南海区首个“毛地入市”流转出让“工改工”项目,通过公开选取市场改造主体,竞得人既负责土地前期整理,也负责土地开发,并通过代建返还托租的方式保障村集体的持久收益,项目在去年底已摘牌并命名为建发星中创太平智造产业项目,将打造为镇内规模最大的单一主体现代产业园区;隔海塱工业区则通过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的渠道,以出租40年的形式,吸引了易优粮国际农产品供应链交易中心落户。
提信心
聚力打造“中心大沥”
“游览”过后,带来的是信心与启发。“上个月的广佛湾重点项目启动仪式,我们是上台签约的社区之一,深感压力。”河东社区的带队干部表示,其实很多村民都支持改造,但也有部分群众依然存在困惑和疑虑,因此社区“两委”班子也一直在思考如何开展相关工作。“通过参加这次宣讲活动,我们知道可以怎样更好地去推进改造,回去马上调整工作思路!”
平地社区村民代表提到,他们也有不少厂房的租约准备到期,现有企业在消防、环保等方面存在比较多隐患,希望能通过全域土整来实现改造,像太平社区一样引入优质产业项目,带动社区高质量发展,“其实我们社区有些情况跟太平社区挺像的,这次确实得到了不少启发。”
据统计,参加本次活动的村民代表所属的5个社区,身上的全域土整“担子”都很重,各自都“拿着”至少2个重点改造项目,每个社区的计划改造面积均超15公顷(300亩)。
“相信每一个村民都希望家乡发展越来越好。”大沥镇委委员关艳娟表示,组织本次宣讲活动,一方面是希望让更多干部群众直观感受全域土整带来的美好前景,增强改造信心;另一方面是希望其他社区能借鉴太平社区的工作方法和改造经验,算好“整体账”“长远账”“综合账”,凝心聚力推动改造,实现共赢共享,让子孙后代有更多机会留在本地工作、生活。
大沥镇全域土整办介绍,除了西部产业集聚区,大沥在城市中轴、广佛湾等片区也打造了不少全域土整成功案例,涉及综合改造、混合开发、成片征收、镇属公司实施土地整备(或提供土地前期服务)等多种改造模式,有效推动了集体建设用地的盘活与连片开发。接下来,大沥镇将继续组织基层干部群众到不同的标杆项目开展宣讲,帮助村民了解发展形势、开阔发展思路、达成发展共识,激发他们的改造热情,推动全域土整项目在大沥“多点开花”,从而结出更多丰硕成果,助推打造“中心大沥”。
文/珠江时报记者李翠贞通讯员许于平麦宗亮
来源:珠江时报 编辑:乐君
选择举报类型
实名认证
提醒您:
应国家法律要求,使用互联网服务需完成实名验证。为保障您账号的正常使用,请尽快完成手机验证,感谢您的理解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