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有活力 群众心更齐

大沥沥东社区多措并举,打通基层治理“最后一百米”

■沥东大道。珠江时报记者/张鹏摄

 ■沥东社区幸福院。通讯员供图

■江夏经济社公园广场。珠江时报记者/吴志恒摄

“什么时候都能找到你,那可真是太好了!”“书记,我想跟您提个建议。”今年2月11日,在大沥镇沥东社区江夏经济社举办的“村长接待日”上,村民们拉着江夏经济社党支部书记、社长刘健文,你一言我一语地说着自己对村里未来发展的建议。

通过“村长接待日”的方式,打通农村基层治理“最后一百米”的做法,在沥东社区并不只出现在江夏经济社。近年来,沥东社区党委围绕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推动实现村社队伍强、经济发展强、阵地服务强、社会动员强。而这个昔日备受人口众多、基层治理压力较大等问题困扰的社区,也成功蝶变为“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

基层激发活力村民安享红利

走进沥东社区,社区东晖园里干净整洁,不少村民在园内休憩;园内配备了4800册藏书的读书驿站里,家长正带着孩子沉浸在书海中;在一旁的大沥镇儿童安全科普基地内,孩子们正从多样化的互动体验游戏中,学习了解儿童安全知识……很难想象,原来这里只是功能单一的社区老人活动中心。

今年1月4日,南海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现场会便在沥东社区召开。在深入走访调研了沥东社区后,南海区委书记顾耀辉对沥东社区的工作表示认可。“围绕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推动实现村社队伍强、经济发展强、阵地服务强、社会动员强,这里的相关经验做法值得借鉴。”

沥东凭什么会迎来这样的“高光时刻”?

“党组织话得事、有威信,才能带动群众从‘推着干’转变为‘比着干’‘争着干’。”细究起背后原因,沥东社区党委书记潘启业认为,社区能迎来一个又一个“高光时刻”,都离不开村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社区党委的积极、有力引导。

那么如何才能让党组织真正“话得事”?强化村社队伍统筹,便是沥东社区党委在打通农村基层治理“最后一百米”中,找准的第一个“小切口”。

“我们尝试强化村社队伍统筹,率先从年龄、学历、办公模式等方面,提高经济社社委的准入门槛。”潘启业介绍,虽然门槛提高,但社区党员比例却不低,目前,社区经济社党支部书记、社长“一肩挑”比例达50%,经济社社长党员占比达62.5%,社委会党员占比达52%,成员代表党员占比达49%。这让社区党委有了充足的“红色力量”,能有效破解基层组织力“村强社弱”、经济发展“村弱社强”的倒挂现象。

不仅如此,在红色引擎的带领下,社区党委还通过强化了阵地资源的统筹,打造了一个以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为核心,串联幸福院、卫生站、儿童安全科普基地、家庭综合服务中心、读书驿站等服务载体的“10分钟党群服务圈”。同时,还创立“一支部一品牌”、实施错时服务、运用“三张清单”等,搭建全生命周期服务链条,打造“惠从党来”服务格局。由于用心做服务,服务有特色,沥东社区也在2021年被国家卫健委、全国老龄办授予“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称号,是南海区首个获此称号的社区。

务实+团结基层做法获肯定

1月4日的现场会后,顾耀辉特意来到水头何经济社,了解水头何经济社的基层治理成果。“这些接地气的东西往往更容易被老百姓所接受,开展乡村振兴、基层治理工作就是要找准这样的切入点。”指着地上画的“跳房子”游戏格子,顾耀辉充分肯定水头何经济社的做法。

水头何经济社为何可以获得顾耀辉的肯定?离不开“务实”二字。

水头何经济社干部队伍以水头何经济社党支部为引领,优选6名经济社干部为“专职岗”人员,优化党小组设置。早在2006年,水头何经济社已实施经济社正副社长脱产办公,让干部心无旁骛促发展。在此基础上,水头何经济社建立“巷长”制度,落实“包干到组、职责到人”,区域划分从“片区”细化至“街巷”,着力提升治理和服务能力,务求打造一支适应新时代基层治理需要的本土化专业队伍。

发展过程中,水头何经济社紧跟上级政府的各项工作部署,以“改”“美”“品”“精”四个字为工作主线,引进优质项目,推进公共设施改造,全力整治人居环境。

此外,在沥东社区党委的指导下,水头何党支部根据自身的特色,因地制宜,成立了多支独具服务特色的队伍,共同为水头何经济社的环境蝶变出一份力。这些队伍包括党群亲子环保护卫队、“四小园”管护队、少儿舞狮队等,实现人居环境整治的长效治理,也为加强党群密切联系发挥强大动力。

通过这些队伍的建设及政策的推行,基层治理落到实处,村民们都纷纷为社区和水头何经济社的努力点赞,送上“‘一心一意’夯实党建根基、‘一点一滴’实现环境蝶变、‘一针一线’串联共治链条”的高度评价。

而另一边,在江夏经济社,道路整洁,车辆停放整齐,即使是旧村古巷的拐角,也难以找到乱堆放的杂物。得益于江夏经济社村规民约的制定以及居民们的对人居环境整治的配合。

在刘健文看来,作为经济社的领头人,获得居民的理解和支持十分重要,“村长接待日”则是收集村民意见,介绍未来新变化的重要窗口。“以前和‘村长’沟通都是打电话,想多聊一会都不太方便,现在‘村长’每天在办公室,定期还出来接待我们,面对面可以慢慢聊到很多东西。”

刘健文虽然是个80后,年纪不大,担任社长的年限也短,却已经成为了居民心中的“大家长”。他带领经济社班子坚持每年主动深入基层,做到一户不落,了解居民的生活情况。了解到有邻里矛盾时,他多方奔走了解来龙去脉,协调解决了十多件“历史纠纷”,为江夏经济社旧村改造凝聚起居民的合力,在经济社党支部领导下,江夏未来的发展前景更加让人期待。

每逢夏天,居民区空调往外排水是常态,但在江夏经济社,这样的场景已经找不到了,家家户户的排水管都接到了下水道口。此前,江夏经济社广泛宣传“自己家园自己建”,充分调动居民积极性,发动居民自发安装排水管,还主动拆除房屋外搭建的简易设施,巷子虽不宽,行于此中依然让人感到舒适。

改变发展思路居民拥抱幸福

沥东社区是大沥镇经济发展较早的社区之一,刚到社区任职时,潘启业在社区治理方面遇到了不少困难,集体经济收入是看重短线,还是长线?经济是否高于一切?下决心“开刀”还是“保守治疗”?这些问题摆在了沥东社区党委班子面前。

“尽管社区发展得早,但产业结构不合理、城市配套不齐全、土地碎片化严重、产业低端、专业市场占地多但税收贡献少、村级工业园落后存在严重的消防安全管理风险。这些问题还衍生出一些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如果靠社区几十名工作人员的力量,分身乏术。”潘启业坦言。

为此,沥东社区党委决定,要从根源上改善问题,首先是积极引导集体用地集约化开发工作,整合社区内非农建设用地和物业资源,以置换、土地物业入股等方式实现连片开发,其中经联社收入全额用于民生保障,经济社集体收入提留40%用于设施建设、民生服务、环境提升等,打造宜商宜居环境,吸引南海国际会展中心、贝恩幼儿园、芦村商业大楼等一批优质项目落地,并率先开发资产管理信息化平台实时动态管理,实现租金收缴“零逾期”。

“居民群众闲话家常时关注的问题,从过去的收入分红,变成了如今的环境提升,大家可以真切地感受到家乡的变化。”沥东社区党委副书记周慧说。

居民对社区党委工作的支持,让沥东社区在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尤其是2022年的“四小园”建设过程中如鱼得水,有一些长期在外地的居民甚至主动支持,要把自家的危房祖屋改成小花园。“这些年下来,居民对我们的信任感都很强,我们围绕‘让村民满意班子工作、让村民满意自己生活’为考量目标,做成了很多有成效且居民乐见的事。”周慧高兴地说。

“曾经水头何经济社在某个地块想做个仓库,但我建议说可以做个公共活动空间,他们社长一听,回去商量后很快就决定改变主意,现在居民无论老少,都很喜欢在那里散步玩耍。”潘启业笑着说。

2022年,沥东社区村组两级总收入超过1.9亿元。在集体的提留资金中,沥东社区在乡村振兴上投入超三成,建设400多平方米的乡村振兴馆、篮球训练基地、“金花田”休闲农业公园等。加上“10分钟党群服务圈”的活动阵地,沥东的公共服务载体完成了幼、少、青、中、老全龄覆盖,极大地丰富居民的文化生活。

“对于社区的规划,社区党委立在当下,放眼未来,对于开展各项工作都仔细研究,把想法想得更长远。”潘启业表示,沥东社区坚持深耕细作,扎实推动党建工作,助力沥东社区高质量发展,既为居民谋划当下的幸福,也为子孙后代做好规划。

因此,在儿童友好、社区卫生站建设、长者饭堂打造、社区幸福院配置等方面,沥东社区都为区、镇相关部门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在“幸福沥东”的品牌上打响了名堂,成为众多农村社区学习的榜样。

当前,沥东社区着力培养储备人才,制定《社区中层管理制度》,建立科学规范的用人机制,培养社区中层管理人员,充实基层后备人才库,实现队伍持续、稳定发展。对中层队伍压担子锻炼,把乡村振兴、人居环境提升、基层治理等中心工作分配给中层管理人员负责,加快其成长成才,为沥东未来持续高质量发展,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打下坚实的人才基础。

未来,沥东社区将进一步做实经济社支部为群众办实事、为治理献力量、为基层谋发展的农村社区党建工作模式,有力推进活力党支部创建工作,为基层善治提供强大动能。

文/珠江时报记者吴志恒黄晴雯

通讯员陈俊秋

来源:珠江时报 编辑:乐君

分享到:

2023-04-20 09:48:14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发表
评论不能为空!
最新评论
加载更多
该评论已关闭!

选择举报类型

营销广告
淫秽色情
恶意攻击谩骂
其他
提交
取消

实名认证

提醒您:

应国家法律要求,使用互联网服务需完成实名验证。为保障您账号的正常使用,请尽快完成手机验证,感谢您的理解和支持!

看点新闻

更多

推荐视频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