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手记录大美九江

九江摄影爱好者陈秋荣带着摄影团队用镜头展现九江的乡情乡愁

“有云有水有风。用上帝视角带你看未曾见过的九江镇,用延时摄影带你看意想不到的儒林湾!”“烟火藏诗意,诗意在乡间。”“九江人讲九江事,好有情怀。”……

近期,《云端》《岛影》《鹭影》等微视频,燃爆了九江人的微信朋友圈,广大网友纷纷点击观看视频并留言,为家乡点赞,为大美九江喝彩。

■陈秋荣(右)指导团队成员完成拍摄。

这些微视频出自微信视频号《晓·光圈——妙手蓉心》,由一群志同道合、有热情、有想法、想帮九江留住乡情乡愁的摄影爱好者制作,他们这群人中,有女会计和刚满18岁大学生的母子组合、有咖啡店老板、有本地摄影爱好者、有回乡创业的九江人……而网名叫“妙手蓉心”的就是团队的主要人物——陈秋荣(简称:阿秋),他以摄影切入,逐渐以导演与编导的身份串联起整支团队,制作出大美九江的微视频。

由想离开到慢慢爱上九江

阿秋是一名80后的九江人,自小跟随父母在桂城生活,逢年过节才回九江探望长辈。“九江给我的第一感觉是偏僻、边陲小镇、没人气。”2008年,大学毕业后回到家乡工作的阿秋直言,九江单调乏味的生活,让年轻的他很不适应。

“在单位打完篮球,我发现找不到想要的‘餐厅’吃饭。”阿秋说,那时候,九江没有麦当劳、量贩式KTV、公共空间、休闲场所等,让他觉得九江很沉闷,曾产生离开九江的想法。

因工作原因,阿秋经常要到村(居)走访,不经意间,他慢慢发现九江有不一样的美丽风景。如万寿街建于民国时期的旧民居,那些质朴的建筑风韵、残留的断窗、老旧的门檐,无一不在展示着岁月的沧桑。

这对从小喜欢美术、画画,对艺术、建筑很感兴趣的阿秋来说,是“致命的诱惑”。阿秋说,看着精致典雅的砖雕、石雕、灰雕、木雕、壁画、灰砖、黄瓦、青石板路、石脚高窗、五彩窗花等,在经历百年历史风霜后,呈现一种沧桑的质朴美、岭南美和历史美,让他慢慢喜欢上了九江这个有着800多年历史的古商埠。

“生活总是要过的,你可以不喜欢,但心态一定要好。”调整好心态的阿秋,开始用美的眼光看待九江,“在九江待久了,你会发现九江在慢慢变好,有麦当劳、星巴克、电影院、湿地公园、优秀的企业,公路也在不断变宽……”阿秋如数家珍地点出九江的美好。

 ■晓·光圈文创摄影团队工作照。珠江时报摄影俱乐部影友/张静摄

“我初回九江工作,发现九江像一间毛坯房,连住都不想住。但慢慢通过‘装修’,慢慢看着它变好,越来越漂亮,就越发不想离开它,它给你的满足感,是在其他地方感受不到的。”九江的美,让阿秋改变了想法。

走街串巷捕捉城市美好 

“九江这些年发展得很快,相比文字,图片来得更为直观和生动,更具有冲击力。”阿秋说,随着城市化的高速发展,许多古村古建被翻建,或是人去村空,荒芜凋敝,失去村落原有的人文风貌,甚至只剩下一个简单的地名。

于是,阿秋重新拾起摄影技能,想以纪实的画面,展现故土人文之美,弘扬优秀儒林文化,留住悠远绵长的乡愁。工作空闲之余,阿秋就会拿着相机走街串巷,捕捉着这座城市的“动与静”,把街巷“肌理”的变化都定格为城市记忆,再把这些记忆整理、打包,装进历史。

“九江的美景就在身边,可以拍的内容非常多,只是大家太熟悉了,反而缺乏发现美的眼睛,而通过独特角度发现的就更少了,这对我锻炼构图和拍摄思路有很大的帮助。”阿秋笑着说,拍多了之后,哪个建筑有什么特色、哪个美景在什么地方,他都记得清清楚楚。

由于从小喜欢画画,阿秋入门非常快,拍出了不少惊艳的作品。“我把拍好的照片上传到各大网络平台,没想到引起了特别强烈的反响。很多离开九江在外地打工、居住的人,看到后都纷纷评论、转发,网站的点击量‘蹭蹭’地涨。”阿秋用毕业后攒钱买的第一部相机,尽力拍好九江每一张照片,因为他知道,那些人评论、转发并不是因为他拍得有多好,而是因为那些热爱自己家乡的人找到了共鸣。

组建团队记录烟火九江  

随着抖音和vlog的兴起,2020年,阿秋开始尝试拍摄视频。“阿秋,你拍的奇山红棉火了。”一条转发840次,点赞2819次的微视频一夜之间迅速在九江火出圈,同期拍摄的鹭鸟天堂40秒短视频也在学习强国上的点击量超过了32万次,这给了阿秋很大信心。

于是,他以自己的网名“妙手蓉心”制作和发布视频。他解释称,“妙手”意味着他具备一门技能和才艺,“蓉心”则表明他对摄影怀有纯粹且热爱的心。他还萌生了找一群志同道合的人,一起拍摄九江的想法。

“拾光影,赋以情怀,每一帧,都是热爱,留住九江的美。”很快,“@静”静姐和“隔壁李叔叔”东仔这对母子组合加入了,专注婚礼拍摄和人像摄影的跨界咖啡店老板“龙猫”加入了,同样有着摄影爱好的同事“师傅”阿豪加入了,曾在外打拼多年回乡从事文创策划的浩林加入了……大家以晓·光圈文创摄影作为团队的名字,他们6个就是《晓·光圈——妙手蓉心》视频号的核心成员。

何为晓·光圈?阿秋解释说,摄影界都对大光圈有着莫名的迷恋,认为大光圈拍摄的人像事物更具质感。我们为何用晓·光圈来形容自己?因为“晓”跟“小”发音一样,其实就是“小光圈”的谐音,除了形容团队是个小伙伴组成的小圈子之外,更是因为小光圈在摄影技术上可以获得更清晰的影像呈现,这正契合团队的目标——以一种更细腻的情绪和更独特的视角传达给观众有别于其他的视听共鸣。

“我妈妈喜欢摄影,我也非常喜欢摄影,大家都想着为宣传九江出一份力量。”东仔说,他加入这个团队,是因为喜欢团队的创作氛围,以及热爱九江的情怀。

不惧困难只为拍好每一帧画面

镜头留存下的九江美景,是九江对生态保护的执着;镜头下九江岭南水乡的特色,使九江的魅力不断流传……他们的摄影有共同的关键词:留存、流传。

起初,他们凭着兴趣开始拍摄,在摄影和视频创作过程中,遇到了许多问题和不少打击,如剧本构思、器材选择、技术空白和社会外联等。不过,团队一直保持热爱和积极,面对困难,想方设法,逐一破解。

 ■晓·光圈文创摄影团队合照。

阿秋举了一些例子,比如在拍摄时,他们非常执着于捕捉一些出彩的、吸睛的、一见难忘的镜头,以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他们为此付出了很多努力。如在拍摄《鹭影》的时候,为了得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的画面,浩林损失了一台穿越机;在拍摄《岛影》的时候,为了得到“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景象,四人九渡海寿;在拍摄《云端》的时候,为了获得“云卷云舒”的延时效果,东仔的无人机过热失控;在拍摄《阿契》的时候,为了获得“扒船泼水”的临场效果,阿秋的微单遭遇“湿身”死机;还有拍摄《无名》抗疫视频的时候,团队15分钟内完成集结并跟随医护深入一线……“我们就是追求完美,如果拍摄不到那个镜头,宁愿不发布。”

九江是著名的侨乡,据不完全统计,九江拥有海外乡亲超20万人。乡愁对他们而言,更像一代人的共同回忆——人生没有回去的路。

为此,阿秋的团队以吴家大院为背景,以婆孙二人为主角,以穿越的叙事形式,赋文“致童年,也献给追梦的你;致故乡,也献给远方的你”,在2021年六一之前发布了团队第一部作品《重逢》,在这些“乡愁”影像中,能够看到诸多已经消失或少见的风物……这种“沉浸式体验”的手法,是他们拍摄乡愁系列的一贯理念。

“我尽量保证所有的画面都是客观的。人、物、景,都被原汁原味地刻印在画面上,不曾过度渲染,亦毋需雕琢。”阿秋说,他只是想借这些影像,留住记忆中的缕缕乡愁。

       ■“晓·光圈妙手蓉心 ”视频号部分作品截图。

正因为此,他们的作品获得了不少网友的点赞。“拍摄得很好,怀念那栋五楼,还有里面的每个角落,童年的回忆!”“有人的地方就有了生活,有生活就有故事,那故事是奶奶说的,姑姑说的,我说的……都在有瓦遮头的我所喜欢的家里。”……

“九江承载了好多东西,我们父辈、我们、我们下一代都看着这间毛坯房变好、变靓。是外面大城市的繁华比不了的……这就是归属感。”阿秋说,只希望走出去的九江人,无论是什么领域,有空可以多回来家乡看看,说不定有你喜欢的地方,有一个你可以发挥的地方。

晓·光圈文创团队希望将九江这个大江小城向外界宣传,同时也希望为九江保留一些有用的影像素材,因为一颗赤子之心,他们热爱着九江的人和物,怀揣着特殊的爱与情,努力传承着九江这片热土上的文化气质。

文/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 沈芝强 图/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 钟梓泓(署名除外)

 

来源:珠江时报 编辑:吕翠华

分享到:

2023-09-12 10:48:41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发表
评论不能为空!
最新评论
加载更多
该评论已关闭!

选择举报类型

营销广告
淫秽色情
恶意攻击谩骂
其他
提交
取消

实名认证

提醒您:

应国家法律要求,使用互联网服务需完成实名验证。为保障您账号的正常使用,请尽快完成手机验证,感谢您的理解和支持!

看点新闻

更多

推荐视频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