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夸大功效淡化风险 小心微整形变“危整形”
南海区、镇两级市场监管部门,组织查处医疗美容行业虚假宣传等违法行为,目前累计立案21宗
南海区市场监管部门检查医美机构仪器。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吕颜摄
“祛除色斑+83%”“净白亮肤+65%”“快速祛痘+95%”“淡印修复+78%”……近期,南海区市场监管部门在开展医疗美容行业专项整治行动时发现,一医美机构在进行宣传时使用绝对化广告用语,并利用患者形象对医美项目进行推荐、证明,于是现场责令该医美机构进行整改。
涉嫌虚假宣传 医美机构被责令整改
“该医美机构的广告宣传上的数据并没有实验数据能提供支撑,同时医美机构在某点评软件上,有一段宣传视频,利用消费者来进行宣传,这都涉嫌虚假宣传,所以现场就责令该医美机构进行整改。”南海区市场监管部门执法人员说,目前该医美机构基本整改到位。
此外,执法人员还在现场发现该医美机构有仪器设备没有标签和铭牌、购进材料等,于是现场展开核验,发现该医美机构使用的7台仪器设备属于一般工业产品,并不属于医疗器械,不适用于该医美机构所宣称的消炎、抑菌等医疗美容项目。
“仪器没有铭牌也容易引起机构和消费者之间的消费纠纷,例如医美机构工作人员声称某台仪器是小气泡美容仪器,但是机器上没有任何铭牌和标签,消费者就不知道工作人员说的是真还是假。”该执法人员说,为了避免出现消费纠纷,要求医美机构停止使用没有标签和铭牌的仪器。
据了解,今年8月,南海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印发《佛山市南海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开展医疗美容行业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简称《方案》)。根据《方案》,区、镇两级市场监管部门,组织查处医疗美容行业虚假宣传、虚假违法广告、价格违法、电商平台违法行为以及药品、医疗器械生产、经营、使用环节违法行为,配合清理整治非法行医违法行为,建立健全相关市场监管工作制度,推动完善协同监管机制。到2023年10月,通过专项治理,相关违法违规行为得到有效治理,依法惩治一批违法违规人员,清理一批违法违规机构,查处曝光一批典型案例,形成一批制度。
《方案》实施以来,市场监管部门积极开展突击检查,截至目前,累计立案21宗,移交线索1宗。
选择医美项目前 需查看机构相应资质
“在这次检查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新问题,例如,有医美机构涉嫌超范围使用医疗器械,或者是进行医美代销,也就是一些生活美容机构自己没有相关的资质,但是却在推销有资质的美容机构的项目,这过程当中存在一定的风险,请消费者一定要警惕。”该执法人员说。
据了解,在对桂城一家医美机构进行突击检查时,南海区市场监管部门执法人员就发现该机构将一款辅助用于预防或减少腹盆腔手术后的术后粘连的三类医疗器械——医用透明质酸钠凝胶,涉嫌用到了消费者的脸部,超出了预期使用范围,于是就把相关线索移交给相关部门跟进处理。
另外,南海区市场监管部门提醒消费者,医美机构分为生活美容机构和医疗美容机构,其中医疗美容的本质是医疗,是用医疗的手段进行美容和抗衰老,具有创伤性或者侵入性,如注射玻尿酸、肉毒素,隆胸、隆鼻,做双眼皮手术、打水光针等,所以医疗美容机构必须经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登记注册并获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方可从事经营活动,并且要由具备执业资质的医师和护理人员开展诊疗活动和护理服务;生活美容是非创伤性和非侵入性的,如皮肤的清洁、护理、保养,以及按摩、化妆等,要取得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方可开业,所以在选择项目和医美机构的时候,需要查看其是否具备相应的资质。
策划/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 李丹丹 李春妹
文/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 李春妹 李丹丹
通讯员 李凤 颜娟霞 张湘铧
扫码看视频
来源:珠江时报 编辑:梁艳珊
选择举报类型
实名认证
提醒您:
应国家法律要求,使用互联网服务需完成实名验证。为保障您账号的正常使用,请尽快完成手机验证,感谢您的理解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