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I+ 为制造业腾飞插上“翅膀”
南海将抢抓新风口、竞速新赛道、打造新标杆,推动“智造强区”建设再上新台阶
站在“数智化”大风口,制造业大区南海如何作答做优做强制造业的命题?
9月20日,佛山市南海区“数字领航”——大数据人工智能产业合作暨企业技术改造推进会召开,发布了《佛山市南海区推动制造业“数字领航”发展扶持办法》,对符合条件的企业最高奖补700万元。
三个月前,南海召开大数据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大会,“空天地”、玉石、门窗、建筑行业等一批“AI+”应用场景对外发布。
两场大会,南海用实际行动给出了回答:数智化转型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南海定能抢抓新风口,竞速新赛道,打造新标杆,推动“智造强区”建设再上新台阶。
打造AI+新场景激发数字经济新动能
制造业是数字化转型中最为显著的行业之一,行业共同关注的痛点是质量、成本、供应链、信息缺失等问题。
在一次次“出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反复博弈中,南海制造业正从机械化阶段走进自动化、智能化阶段。这一阶段最为显著的特征是,制造产线和经营单元将实现AI辅助人来完成决策,让生产的效率更高、人的决策更加精准。
尤其是在机器学习、多模态预训练大模型、生成式AI等创新AI技术的加持下,服务于智能制造的优质数智化解决方案在南海企业不断涌现。
走进蒙娜丽莎特高板数字化示范车间,整洁宽敞的车间内再也不见灰头土脸的制陶工,而是机器人在高效运作的“身影”。地面用色块和线条划分不同工作区域,光滑的地面上不但没有任何杂物,连水管也整整齐齐地盘在专属的红黄框内。生产线中有一部分还“穿”上防护罩,使得车间的噪音降低。
其实,AI技术的应用远不止这些场景。今年6月,南海就已提出“AI+产业”的理念,玉器、门窗、建筑等率先成为第一批“吃螃蟹”的行业。通过组建大数据人工智能产业联盟,以细分行业共性场景为着力点,以小场景解决行业问题,南海正借力AI技术为传统产业降本增效。
此次推进会上,南海发布又一批“AI+产业”新应用场景。这也意味着,随着越来越多的AI解决方案落地,人工智能正在打开更加广阔的应用空间,智能制造也在多领域多场景落地开花。
会上,科大讯飞华南人工智能研究院执行院长周国华分享了“AI+工业”的丰富场景,其中纺织领域的边织边检应用,将工业视觉的成本从10万级别降到了5000元以下,可节约50%生产值机人员,减少80%以上布料损耗。
金赋科技通过数据治理和AI技术,解决企业缺乏高效数据分析及决策能力等问题,为企业提供一种便捷、高效的营销洞察方式,助力企业数字化转型。
一方制药是南海中医药产业集群的领军企业,已实现从中药材种植到产品研发、生产、销售全流程数字化管理。目前,一方制药与华为合作,通过引入大模型能力,为中药原料自动筛选、分类提供高效支撑,模型还能自动识别同一味药材的产地,相较于传统手工方式,效率提升500%。
而在服务领域,熊猫AI依托国内独有的原创双大模型技术、高质量法律语料库和知识图谱,可为用户提供智能问答、结果预测、案情摘要、文书编辑和合同写审改等智能法律服务,“让天下人轻松享有优质法律服务”。
唯智医疗构建了以影像智能诊断+远程诊疗+AI健康语言交互模型为核心的智能云平台,并通过提供疾病筛查服务,帮助解决基层疾病筛查及诊断难题,致力于提升基层医疗水平。
中科天目则带来了“AI+合同”应用,基于AI比对能力,可对文字进行比对,对印章、语义进行风险分析,为用户提供更专业的合同风控服务。
万物皆可“AI+”。作为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人工智能正加速赋能南海各行业,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
活用数据塑造数字经济新生态
作为制造业大区,南海的制造业体系丰富,沉淀了海量的制造业数据。过去,这些制造企业守着数据却无从下手。如今,不少企业已经“嗅”到了商机,越来越重视在数据中“淘金”。
这些丰富的数据,就如同待开采的金矿,但如何“掘金”仍是一个问题。
“数据之于AI大模型就像原油之于汽车,汽车是无法直接使用原油的,原油要经过一系列复杂的炼化过程。”区政数局有关负责人谈到,海量原始数据需要经过“炼化”构建成数据集,才能真正有效地提供给AI大模型训练。
如何更好地挖掘和利用这些数据,成为南海推动大数据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绕不开的问题。
自6月南海区大数据人工智能产业基地揭牌,以及南海区大数据人工智能产业联盟成立以来,南海不断丰富合作市场伙伴,借助这些数据交易平台,将大量沉淀闲置的数据变废为宝,进一步丰富数据要素市场生态,开辟一条“AI模型+传统产业+数据交易”的新赛道。
为了持续支持南海产业数智化转型升级,会上,南海区政府部门、运营商、服务商、产业联盟等共同成立南海区大数据人工智能联合实验室。该中心拥有本地通用算力2万核,联网智能算力200P,通过联通骨干网络直连广深超算中心。
据悉,联合实验室将为南海区企业、高校、初创团队等提供免费的大数据人工智能开发测试环境、优质的算力供给服务、优惠的专享政策,以及专业的算法开发团队服务,推动AI+本地特色产业领域的模型研发,推动人工智能成果转化,为南海企业智能化转型升级提供动力。
优化培育环境
培养更多“数字工匠”
如果把视野放宽,德国是一个工业与农业自动化程度很高的经济体,但并没有引发失业问题。
这得益于德国企业的全球竞争力不依靠成本而是技术,技术优势的获取是靠政府在产业升级转型过程中,对劳动力知识结构再调整和新技能匹配的持续投入。
这对南海的启发在于,在推动数智化领航企业发展的道路上,要注重解决人才问题,通过对外借脑,对内挖潜,为产业发展提供指导,创造新就业形态,不断催生数字经济的源头活力。
今年6月13日,在佛山市南海区大数据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大会上,南海启动“产教融合”苗圃计划,与高校合作,加速培养AI技术人才。
昨日会议上,南海启动2023年佛山市AIGC多模态训练师学院赛。在市、区政数部门的支持下,南海区大数据产业协会联合华南师范大学南海学院、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广东东软学院、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佛山职业技术学院、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广东环境保护工程职业学院等本土院校积极参与赛事。
区政数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南海将力争通过赛事、研学、实习等多种方式,一方面,让更多本地学生深入了解产业AI应用场景,通过校企联动强化人才培养、就业支持、创业发展,留住更多人才;另一方面,依托数字就业场景的灵活性,探索数字经济下打破时间、空间和身份限制的就业新形态,以“大平台+小终端”模式为更多劳动者创造新的就业岗位,拓展就业边界。
自古“谋大事者,首重格局”,而大格局者“知势以悟道,谋势以做局;借势而成事,运势天地惊”。
对于疾步走在转型升级路上的南海制造业来说,“数智化”浪潮乃是需知之、谋之、借之、运之的“势”,运用好人工智能这一“杀手锏”,才可能一马当先,拔得头筹。
接下来,南海将如何紧抓新一轮技术革命契机?南海区区长王勇表示,要推动南海数字领航和企业技改工作,需要加强四方面工作,一是坚定数智引领的航向,二是加快数智转型的步伐,三是深挖数智产业的宝藏,四是增强政企协同的合力。
从数字化到数智化,我们期待南海制造业用AI赋能实现高质量发展。
文/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 黄婷 通讯员 南政数宣
来源:珠江时报 编辑:吕翠华
选择举报类型
实名认证
提醒您:
应国家法律要求,使用互联网服务需完成实名验证。为保障您账号的正常使用,请尽快完成手机验证,感谢您的理解和支持!